第2部分 (第4/5页)
此生无计成霸业,
留待后人定乾坤。
第三章 承父志大禹治水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成者王侯败者寇”,正因为崇伯鲧居功自傲,与尧、舜对着干,所以才被尧、舜看作了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乎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统统扣到了他的头上,崇伯鲧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治水的罪人,也成了历史的罪人。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历来操纵在统治者手里,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一方面为自己歌功颂德,把一顶顶神圣的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另一方面又拼命丑化他们的敌人,把一个个邪恶的帽子扣在他们的头上,让他们骂名千古,遗臭万年。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事实上,崇伯鲧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没有崇伯鲧九年多的艰难奋斗,没有崇伯鲧多年积累下的治水经验,他的儿子姒禹就很难完成治水大业。这一点不仅他儿子姒禹清清楚楚,就是尧和舜也都是心知肚明。他们只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姒禹认真地研究了父亲的治水经验,觉得父亲“开挖河道,疏通百川,引诸水归海”的治水经验是可行的,并没有什么不对。他之所以被治罪,并非是因为治水,主要还是父亲居功自傲,口不择言,得罪了当权者。
姒禹总结了父亲治水无功反而获罪的经验教训,十分注意摆正与尧帝和虞舜的关系,处处小心谨慎。他请求尧帝和虞舜给他调拨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给予他依法惩治阻碍治水工程的诸侯和部落的权力。
尧帝和虞舜见姒禹恭顺老实,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便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对他的治水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于是,姒禹一面继续采用父亲所施行的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引百川归海的治水方案,一面悄悄挑选一批强壮的勇士组成军队,准备征讨那些阻碍治水的部族,促使他们以治水为重,牺牲局部利益,顾全治水大局。
——————————————————————————————————————
这天下晌,姒禹正带着众百姓在治水工地上开挖河道,忽见他的小弟弟冥带着十个兄长风尘仆仆的来找他。
姒禹吃了一惊,知道家里肯定是出了大事,急忙把他们叫到僻静处。
弟兄们哭着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他。
姒禹听罢,顿时泪流满面。
崇伯鲧病重的时候曾捎信给儿子姒禹,希望能见他最后一面。但是姒禹因忙于治水,根本无暇回去看望父亲。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根本就不知道,因此没能赶回去参加父亲的葬礼。如今父亲死后已经月余,他才得到凶信,也只好跪下望空拜祭,放声大哭。
崇伯鲧一生共有十二个儿子,除了姒禹外,其余十一位是:有扈、有男、有褒、斟寻、斟罐、彤城、费、杞、缯、辛、冥。姒禹排行老四,上有三位兄长,下有八位弟弟,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兄弟间的感情颇深。他们把父亲临终前的话告诉了姒禹,希望姒禹让他们留下来共同帮助他治水。
姒禹点点头,但又担心地问:“你们留下来,那家里边怎么办?”
“放心吧,家里边一切都安排好了!”兄弟们异口同声地说。
姒禹想,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兄弟们来的正是时候,有他们协助我,我心里可就踏实多了,不过此事绝不能让外人知道,万一走漏风声,传到尧帝和虞舜耳朵里,那就遭了,不但兄弟们性命难保,我自己也难免被罢官治罪。
姒禹对兄弟们说:“你们留下来可以,但绝不能和我称兄道弟,而且还要改名换姓,只说我们是朋友,老乡,特意到这里来投奔我。你们都是犯有重罪的人,没有天子宣召,私自回朝,那可是杀头之罪,你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露出任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