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3/5页)

祥的预兆。

“徐大人随我进去看看孩子们如何吧。”姜元羲道。

因着孩子太少,从姜家而来的先生们,只派出了一个姜元羲的叔伯来教导,听着孩子们认认真真的跟着读书的声音,徐峰才稍稍宽慰。

然而七天过去,太学院里头二十七个孩童并没有再多一个同窗。

姜元羲召了徐峰来过问此事,“徐大人,可知百姓们为何不想送孩子们来读书?”

徐峰脸上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他们说读书无用!真是一群蠢货!读书怎么会没用呢!”

“为何这般想?”姜元羲好奇的问道。

她在都城,见到的都是想读书而没法读书的人家,从来没见免了束还有一众学识渊博的先生教导,却不想来读书的。

“因为他们觉得与其读书,不如把地里的庄稼伺候好,读书没法填饱肚子。”徐峰没好气的道。

对百姓们这种想法,哪怕他是县里威望最高的人,也没法改变他们的想法,气得徐峰心口疼。

第288章 不够格

姜元羲倒是不怎么生气,明白自己忽略了一个情况,“百姓们应当还不知道未来选拔官吏的方式变了吧?”

徐峰一怔,又“哎哟”一声,“是了是了,百姓们都不知道科举一事。”

以前当官,是举荐,除了识字之外,还要有人保荐,所以几乎丹阳县的官吏是父传子、子传孙的总不会有人傻到把当官的权利往外推。

如此一来,在近乎世袭式的当官情况下,百姓们哪还会对读书有兴致?

世上多是向往利益之人,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事,哪个人都不想白费力气。

徐峰知道自己漏了这一茬,赶紧站起身,“大人,我这就去再跟百姓们说一下科举一事,定然能让他们兴起把孩子送来太学院读书的。”

“徐大人且等等!”姜元羲赶紧叫住了他。

徐峰止住脚步,回过身,“大人还有事?”

姜元羲摇头,“徐大人,即便你把科举一事告诉百姓们也是无用的。”

徐峰不解,“为何?读好了书,可是能当官的。”

姜元羲摊了摊手,“你也说了是读好了书,你对着百姓们说科举一事,各地的学子齐聚都城,与千人万人争锋,这么一说,恐怕就未战先怯了,百姓们会想,读好了书才能考科举,那要读多好?要读多少年?读了这么多年,比得过其他繁华之地的学子吗?若是读了十来年的书却考不了科举,岂不是把时间白白浪费了?”

徐峰哑口无言,沉默下来。

姜元羲又一笑,“徐大人不必如此沮丧,我没说没法子。”

徐峰打起精神,不耻下问,“不知大人有何妙计?”

“百姓们不是觉得伺候好地里的庄稼比啥都强么?那就再等一个多月,等朱先生的庄稼丰收之时,让百姓们过来见证丰收。”

姜元羲笑得狡黠,“如果想要朱先生的种子,就必须把家里的孩子送来太学院读书,否则,那些种子他们想买都是买不到的。”

徐峰眸色大亮,忍不住抚掌道:“大人这一计实在是妙,妙啊!”

他最是知道百姓们着紧田地,若是知道能有一亩三石的良种,必定会想法子弄来的。

若自己家的十亩地还是用原来的种子,只能一亩二石,别人家的十亩地用的是朱学真的种子,能一亩三石,一季节就多收获十石,一年两熟就是多出了二十石,就是说别人家相当于多了十亩地。

这样一个对比,哪还有人肯让自己吃亏?

不就是送孩子去太学院读书吗?

送!必须送!反正不用花银子,还能得到良种。

徐峰得知姜元羲的计划之后,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