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2/5页)

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血性;“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一种永不屈服的血性;“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杀身取义的血性;“不为三斗米折腰”是一种不畏权贵超然世外的血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舍身成仁不求苟全的血性……

坐在欧洲的飞机上,我似乎遥望到了景山上的那棵被折弯的树,当最后一个汉族的皇帝决然地面对死亡,他似乎带走了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丝血性。

当西方各国从十七世纪中叶纷纷开始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之时,中华民族却陷入了蛮族的野蛮统治,将还没有萌芽的现代之风气重新回归到了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的家天下时代。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

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根深蒂固。蛮族的入主更是将这种观念重新发展到了极致。

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只对姓氏、家族负责,不对民族负责。

表面上说保江山社稷,实则保“大清皇权”四个字而已。就如《清史》记载的《南京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时,道光皇帝那句感叹“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他们不觉得对不起天下劳苦大众、对不起生他们养他们的这块土地,只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祖宗。

……

……五个日本兵竟可以押送三千中国人去枪决而无一人反抗!这和屠宰牲畜有什么区别?此时我想问:我们民族的血性,到底去了那里?

我希望但凡骨子里还有一点民族血性的同胞们,都能发挥我们最大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承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血性感,当然血性不代表冲动和鲁莽,更不能盲目。

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后人像牲畜一样的活着,任人驱使任人宰割,我们血性,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只有将这种民族血性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很喜欢写这样的情节,却又不敢写,我尽量回避和谐,希望能写的让大家满意。)

第八十五章 利益

陈仲卿看完一张,就把一张递给了其他人观看,等他全部看完,并没有直接说话,而是在心里仔细揣摩了一番周南的心意。

所有人都看的热血沸腾,虽然大部分人说要慎重对待这件事,但是又有哪一个人的心里,没有一点血性呢!

婆罗洲上的这个华人国家,原本就是荷兰人的代办阶级。

荷兰人将所有人分成了三类,他们自己是一等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二等人,土著人是三等人。

在荷兰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手段下,华人不仅是商人,也是税吏,是原住民眼中统治者的帮凶。

而这个时候,那里的华人在内则成为印尼**、民族主义者和***教之间权力斗争的棋子。

在外却成为了苏联,美国,荷兰之间的斗争棋子。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所有的华人都需要一个对世界局势有充分了解的人,指引着他们前行。

周南的这篇文稿,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意见,但是已经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表现了出来。

他也是赞成报复的。

但是如何报复,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即使摆脱不了被利用的地位,但是最起码也要给所有的华人,争取到最好的条件。

陈仲卿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阿南,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他国家的意见?”

周南先看了看一脸关注的荷兰人,才反问道:“这是我们华人自己的仇恨,为什么要在乎其他国家的意见。爪哇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