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3/5页)

重,可在下真的是脱不开身。不过,在下可以保证,若是将来刘大人以及琅琊王有所差遣,在下定当全力以赴。”卫朔为了跟琅琊王搭上关系,好话不要钱似得往外冒。

“哈哈哈,有了卫大人这句话,在下就不虚此行。只怪刘某下手太晚了,被裴大人抢到了前面。将来卫大人如果在徐州待得不舒服了,大可前往江东,在下一定扫榻相迎。”说完,刘隗就起身告辞。

卫朔亲自把刘隗送到军营门口拱手道:“今日和刘大人相谈甚欢,他日若有缘,咱们再相叙!”

刘隗很是遗憾道:“我总有一种感觉,此次不能与卫兵曹一同前往江东,很有可能让我后悔一辈子。但在下又不能坏了卫兵曹的名节,只好忍痛离去。临走之前,刘某还有一言相告,望卫兵曹谨记在心!”

“刘大人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裴盾懦而无谋,怯而无勇,不足以谋大事。今徐州外有胡人之患,内有士族掣肘,卫兵曹欲以数千精兵谋御敌之事,恐不能成也!若势穷力孤,不能抵敌,望卫大人务必忍辱负重,保全有用之身。”

看来刘隗是真欣赏卫朔,害怕他陷在徐州无法脱身,临走之前特意叮嘱几句。

面对刘隗的谆谆好意,卫朔感动地热泪盈眶道:“卫某定会牢记在心,危急时刻绝不逞强好胜,凡事当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

卫刘二人依依惜别,刘隗带着家人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徐州这个是非之地,在江东有着大好前程在等着他。而卫朔则继续窝在军营内搞军事训练。

第37章 偶遇

虽然卫朔一直忙着新兵训练,但他也没忘了关注崂山,如今离开崂山已经月余,虽然还暂时无法回去,但每次有彭城商贾前往崂山,他都要托对方带些东西和书信回去。

好在崂山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有张大郎、杨黑子、朱文、杨二叔、张大叔他们在,卫朔也不太担心会发生什么事。前日接到朱文写的回信,卫朔才得知如今崂山人口已达到了两万人,就连护卫队也扩充到了两千人。

短短一个多月,崂山扩张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了卫朔的预料。但这一切基本上都要归功于此次徐州之行,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有大量的徐州本地商人被卫朔忽悠到了崂山。

这些商人前往崂山带去了大量崂山急需的物资,极大地缓解了崂山面临的压力。也幸亏卫朔事先让人清理了一下青岛港,并开建了一座简易码头,否则还真没地方接纳如此多的船只。

如今崂山早就今非昔比,港口、煮盐、盐田、训练、贸易等等各项事宜有条不紊地稳步前进,是个人都能看出崂山的前景有多红火。

尽管卫朔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崂山,但却又放不下徐州的一切。徐州的局势没有青州稳定,青州有曹嶷这个匈奴汉国青州刺史在,匈奴汉国一时不会主动进攻青州。但徐州就不一样了,名义上徐州受琅琊王司马睿节制,还是大晋朝廷名副其实的地盘。

卫朔虽然不能离开徐州,但随着新军训练进展顺利,他决定让张二郎返回崂山一趟。

“卫大哥,你打算让我回崂山一趟?”张二郎一脸惊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话说张二郎是真的有些想念崂山的家人了,长这么大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如此长时间。

“嗯,其实我也想回崂山看看张大叔他们,可你也知道眼下新兵的训练根本离不开我,因此只能让你独自一人离去。此次你要陪同几位商贾一同返回崂山,其中一位是徐州有名的造船船主,你顺路考察一下徐州的造船业,如果可能的话多招募些造船师傅前往崂山。”

“还有回去之后,你一定要叮嘱子文他们加强戒备,我怕王家人使坏。时间过去很久了,距离咱们与王东家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虽说如今崂山的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