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3/4页)
“是啊,臣弟虽参政日短,但多少对这个唐大人还有些了解,实是不相信他竟会怀此不臣之心。然而严域广见臣弟意似不信,便特地将他如何招揽唐焕的经过说给我听。臣弟听完之后,方悟这‘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语实是不假!其中细节,臣弟不便说出以污皇兄之耳,只是有一点须得禀明皇兄,那便是唐焕向济王所提出的投诚条件他想成为新朝的宰辅大人!”
浩星潇启皱着眉,半晌未开口。
浩星明睿便又继续说了下去:“当然臣弟也怀疑这些皆是严域广的片面之词,未必可信,便想了个主意试探他一下。于是臣弟问他道,唐焕虽是觊觎丞相之位,但此人才不堪大用,与冷衣清相比,可说是相去甚远,济王为何要弃良材而选朽木?严域广答道,济王确是属意冷衣清,只可惜几番相邀之下,却都被这位左相大人给婉拒了,而且每次他所给出的回答皆是相同待济王正式登基之后,他冷衣清自当如现在忠于今上一般,效忠新君。”
听了这番话,连一向猜忌多疑的浩星潇启都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一时竟被冷衣清的一片忠心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因这一切实是太出乎他的意料,可越是如此,那份惊喜便越是强烈。
浩星明睿将这一切皆看在眼中,却未敢露出丝毫得色,而是继续巧舌如簧地道:“臣弟听了严域广的这番话之后,心中确是对左相极为敬服。可是从严府出来以后,臣弟心中仍是不免有些许的不放心。
因为听严域广所言,这位左相大人应是对济王串联朝臣之事已有耳闻,可他却并未将之呈报皇上,其用心何在,实是值得深究。而且左相位高权重,他之意向实关乎朝局平稳,非同儿戏。
无论如何,臣弟也不能单凭严域广这一面之词,便加以定论,若是因此误导皇兄,臣弟岂不是罪莫大焉!故而臣弟决定亲去相府一趟,在冷衣清毫无防备之下,对其试上一试。”
浩星潇启不禁听得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李进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机灵且又忠心,自己实在是太有识人之明了!
“臣弟的到访确是令左相颇为意外,当臣弟提起严兴宝一案时,左相表现得十分冷淡,看上去不像是与严家有什么勾连。于是臣弟便暗示要与他密谈,之后他将臣弟引进了书房会话。
臣弟故意把与严域广谈话的部分内容泄露给他,心想,若是他心中有鬼,必会装作对此事毫不知情,甚而痛斥济王谋逆之罪以示清白。谁知,听了臣弟的话之后,左相竟是并未矢口否认自己知情,而且也未做出任何辩解,只是叹了口气说,‘济王心存不轨实属不该,可是追根溯源,实是皇上心思不定所致!’”
听到这里,浩星潇启不由哼了一声,“冷衣清他果真是这么说的吗?妄议君上,他的胆子倒是不小!”语气虽是十分不悦,却似乎并未如何动气。
浩星明睿小心地看了一眼皇上的脸色,声音不由放低了一些,道:“左相他……确是这么说的。他还说,正因皇上心思不定,令臣下无所适从,便也一个个跟着心思不定起来,再被利益所诱,难免就会行差踏错,遗恨终身。”
“他可说出这‘心思不定’的根由所在?”浩星潇启不动声色地问了一句。
“他说,皇上心思不定,必是为了江山社稷,担心所托非人。而众臣心思不定,皆是储位未明所致。”
“那他对此又有何看法?”
“左相认为,当务之急不是问罪于济王,而是立储!”
“立储?”浩星潇启微眯着眼睛沉思了片刻,方点了点头,“冷衣清身为左相,确是有些真知灼见!”
这时浩星明睿起身从袖中拿出那份奏章双手呈前,恭声道:“关于立储之事,左相特意写了一道奏章,托臣弟面呈君前。”
一直站在皇上身边的郑公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