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孙坚一看机会来了,立刻率兵北上,孙坚的顶头上司是荆州刺史王叡,孙坚对他很有意见,据《吴录》说,王叡当初指挥孙坚等人讨伐零陵、桂阳等地的变民,王叡因为孙坚是武官,言辞之中颇有懈怠,引起孙坚的不满。这时,王叡属下武陵郡太守曹寅也对王叡有意见,曹寅便与孙坚联手,借朝廷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名义,把王叡逼得自杀。之后,孙坚率部继续北上,到达荆州刺史部最北边的南阳郡,这时候他手下已经聚集了数万人。
南阳郡的太守张咨也是一个名士,是十一路关东联军之一。《汉末英雄记》也有一条是记载张咨的,但很简单,说他字子仪,是颍川郡人,“亦知名”。据《三国志》记载,孙坚到了南阳郡,就给张咨发了一个公函,要求给自己调运军粮。张咨跟手下人商量,大家都认为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大家平起平坐,没有权力征调军粮,于是不理。孙坚很生气,他带着牛、酒等礼物拜会张咨,按照礼节张咨次日回访。席间,孙坚手下的长沙郡主簿进来报告孙坚:“这次到南阳郡来,发现道路不修,军用物资也不提供,请把南阳郡主簿推抓起来问问是什么意思。”主簿是州、郡一级长官的属下,相当于办公室主任的角色,长沙郡办公室主任当着南阳郡太守的面要抓南阳郡办公室主任,既不合规也极无理,张咨一看不妙,想离开但已经晚了,孙坚作了布置,他根本走不了。过了一会儿,孙坚的办公室主任又进来报告:“问题已经查清楚了,是南阳郡太守有意让义军不能行动,为贼人拖延时间,请抓起来军法从事。”就这样,长沙郡太守孙坚当场把南阳郡太守张咨抓了起来,处斩,“郡中震栗”,孙坚再有什么要求,就没有不满足的了。
《吴历》一书则称,孙坚到了南阳郡,张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孙坚。孙坚想继续北上,但“恐有后患”,于是才决定除掉张咨。孙坚诈称有急病,还装模作样让巫医祈祷,并派人到张咨处,说孙坚病得不行了,想把所部人马托付给张咨。没想到张咨极弱智,连这种话都信了,他亲自率步骑五六百人来见孙坚,孙坚躺着跟他相见,谈话之间“卒然而起,按剑骂咨”,并当场把张咨杀了。《吴历》的这个说法可信度不如《三国志》,《吴历》在政治立场上一向站在孙氏一边,它的这条记载只是给孙坚杀张咨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毕竟连杀朝廷任命的地方大员,同时又是关东联军成员,孙坚干得固然痛快,但负面效果也很大。
孙坚大概也想到了这个后果,于是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投靠袁术。袁术与袁绍、曹操同时逃出洛阳后来到了南阳郡境内的鲁阳,他想投奔南阳郡太守张咨,但张咨并不很愿意支持他,他的局面一直打不开。董卓在任命袁绍为渤海郡太守时也任命了袁术一个职务,是后将军,这个职务很高,是朝廷的高级将领,袁术目前手里能打的牌也就是这个后将军了。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听说孙坚主动来投靠,他简直不敢相信,在确认无误之后,立即上书朝廷“表奏”孙坚代理破虏将军,同时兼任豫州刺吏。“表奏”这个词从此就被滥用开了,破虏将军和豫州刺史这样的高级官员任命应该由天子亲自颁布诏书,但现在天子掌握在董卓手中,其他人的人事任免提议已经没有用,于是袁术来了个自行任命,事后报朝廷“备案”,这就是“表奏”,袁术开了这个头,以后只要有点势力的都开始“表奏”起来,人事任免从此混乱不堪,经常出现一个州好几个刺史、州牧,一个郡好几个太守的情况。
孙坚从此归袁术指挥。袁术实际上是个眼高手低的人,一向很自负,但实际能力很差,不过他的命好,遇上了孙坚,他指挥的南阳郡这一路反而节节推进,战绩抢到各路联军的前面。袁术用孙坚,但对孙坚也很猜忌,据《江表传》记载,就在孙坚取得阳人聚大捷、正要攻占洛阳的时候,有人对袁术说:“孙坚如果占领洛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