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5页)

张头一天,异常红火,小店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老板是重庆人,生性耿直,来这里吃过一两遍的客人基本上都会回头,一是因为店里带有重庆特色的东西吃起来让那些没有去过重庆的北京人赞不绝口,二是老板为人爽利,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特别能侃,客人来这里吃饭,图的是吃个舒坦,心里畅快了,才是硬道理。

这个店是老板筹划良久才下定决心开张的,房子是租的,有点贵,一个月要五六百,七八十个平方,厨房是分离的,老板就是厨子,老板娘管账,孩子在市五中念高三,还算争气,每年捧回家的奖状少说也有十几张。眼下生意红火,老板两口子也忙不过来,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雇服务员是必要的,这不,老板在小店门口挂起一张牌子:招聘男服务员两名,价格面议,包吃不包住。至于为什么是男服务员,这个要求肯定和老板背后的老板娘有着因果关系。

此时是中午,店里的客人大多都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忙忙碌碌,老板手里捧着一杯带有温热的老鹰茶,猩红的茶水在杯子里摇来晃去,沉淀出浓厚的滋味,抿了一口,颇为享受。老板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孩子过半年就要上大学了,成绩虽然不足以跑去清华北大,但是读个北师大或者北交大问题不大,自己一天忙起来也是格外带劲。晚上打烊了,回到小四合院,和周围的邻居下下棋,谈天说地倒也轻松惬意,人生呐,追求不大,有个管账的老婆,再加上一个听话的孩子,就算是足够幸福了。

这时候,店里走进来一个青年,坐在柜台的老板连忙起身,现在还没有到客流高峰,所以老板一个人就能忙过来,老板娘则是回家打理家务,等到下午的时候才匆匆忙忙赶来帮忙。现在店里人不多,老板一个人就能忙过来。青年东张西望,似乎对店里的摆设感到好奇,青年目光突然停留在一副画上,并且露出了相当感兴趣的眼光。

老板一看见青年的举动,很是得意,那幅画可以说是自己祖上遗传下来的,是有些年头了,自己老婆翻箱倒柜把这幅画找出来了,说是准备用来引火,幸好被他及时阻止,印象中有点年头的东西应该价值不菲,就像是自己爷爷那一辈的一些玉扳指,奶奶的金耳环之类的东西,以前还有人跑去老家寨子里收购呢。虽然不知道哪里有人收画,但是也绝不能一把火烧了,为了学有些人搞气氛,他就把这幅画拿来挂在小店里了。

画的是一只蜻蜓停留在一片碧绿的荷叶上,生机盎然。画上没有署名也没有章印,有的客人不时对这幅画感到好奇,纷纷询问小店的老板,老板只能挠挠头腆着脸说他也不知道,只知道这幅画有些年头,但不清楚是谁画的,既然没有名字,抑或山村莽夫还是隐世高人都只能留给别人去遐想。

“不错,不错。”青年口中连续说道两个不错,似乎对这幅画感到非常满意,老板愣了,看青年的样子有些像文化局的鉴定师一样,鉴定文物的时候就是这个表情,老板虽然从内心认可这幅画有些价值,可他还是不愿意的把画拿去文物局鉴定,鉴定一次得几千块,乖乖,得卖多少个包子,多少碗绿豆粉才能够赚回来。万一画不是真正的文物怎么办,就算是,以前听老家的人说,有一个人挖红苕的时候挖出来一枚金戒指,上面还写有字,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文化局耳朵里,听说局长第二天就找到那个人家里,嘘寒问暖关怀民情,最后点名道文化局愿意出几百块钱把国家的重要文物回收,收回去以后那个人就是保护国家文物的一个大功臣。结果呢,那人听说自己已经肩负到国家重任,硬是没有接一分钱,说局长是好人,是好领导,那枚戒指本来就不属于他,他愿意无偿捐给国家。那个文化局局长当时就内牛满面,激动地想道一上午的唾沫没白费,事后让人送来一块英雄锦旗,让捡到戒指的那个人受宠若惊,心呼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