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2/4页)

这姐姐也是一脸迷糊样儿,很可爱。看在这么可爱的份上,卫螭决定原谅她刚才的剥削了。 “呃……成叔,需要准备什么,你尽管去准备,这件事,就全权交由成叔您操办了。” “少爷,这不妥吧?这件事,应该由夫人亲自主持才对。”成叔很犹豫,眼巴巴瞅着谢玖。 谢玖看似面不改色,做微笑状,不过,卫螭还是偷偷注意到她端着茶盏的手,晃了一下,赶紧善解人意的为夫人解围:“成叔,您想,我和夫人,都是小年轻儿,这府上,最德高望重的人,莫过于成叔您了,说句俗话,就是你吃过的盐都比我们吃过的米多。这些礼仪风俗,我们真的没有您明白,您不出来挑大梁,这府里,还有谁能当此重任?再说了,交给别人办,成叔您放心,我们也不放心啊,这府里,离了您成叔不行啊!这么一说,成叔还真是劳苦功高,不行,今晚还要再和成叔喝两盅,唉,成叔,你别走啊,我话还没说完呢。” 成叔的声音远远传来:“少爷,老夫赶着去办事,喝酒就不用了。” “呼……” 小夫妻俩这才对望着吐出一口气,总算逃过一劫。看来,那晚的酒席,威力不小啊,看把人家成叔吓的,不就是连着难受了两天吗?成叔真是年纪大了,比不上年轻人能折腾了。

第三十三章 秋 猎(上)

有个老练的管家是幸福的,再有个可靠的义父,细心的义母,那就更加的幸福得无以复加。为了怕小俩口不知道风俗,秦家老夫人特地派了国公府的人来指导,人李二陛下也特地派了个礼仪官过来,见有秦家的人在了,人家才回宫去向陛下回旨。 卫螭心中,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边为义母和李二陛下的细心感动,一边为自己难过,难道咱不懂礼俗的名声,已经传遍大唐了吗?惭愧啊!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这么多年的教育白费了,穿越一遭,还被人当文盲。 当然,心中的感激,也不能说说算了,卫螭这人吧,虽然有点贫,但做人还算可以,属于那种别人对他好,他也要还回去的类型。 陪着太子、严九龄,连着留在玉米地监工,每天下午眼巴巴的又跑回医馆去换药,一番折腾下来,其实有点累,不过,还好,这样的日子不长,也就三四天时间,玉米全部收割完毕,玉米杆,卫螭选了几根,拿回去给谢玖尝尝,其余的,全送给庄子上的佃户们,告诉他们用途,喂牛也好,喂什么都好,反正不会浪费了就行。 卫螭指点着,把玉米绑好,挂起,等着晾干,然后就是等着晾干后,剥下来做种,留着明年春播再种下去。 玉米收割,算是正式结束。秋季的重大节日之一秋社正式提上日程。祭祀,在古代,那是国家大事,是重中之重。秦家派来的人,指点的很用心,严格按照礼仪要求卫府上下。 卫螭也很尽责,杀猪宰羊,一应俱全,不用杀牛,那是人家天子的级别,卫螭这样的小老百姓,杀杀猪,杀杀羊就行了,再准备点鸡、鱼。 说来好笑,卫府祭祀用的,除了鸡,全是外面买的。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家居然没养。卫螭、谢玖、成叔,三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惭愧。 “……是老夫疏忽了,忘了提醒少爷和夫人,老夫的过错。” 成叔很有担当,率先站出来承担责任。卫螭苦笑着摇头,道:“不怪成叔,我们夫妻,没当过家,到大唐前,这些东西,都是父母打理,我和夫人,从未操心过这些,没经验,失误也情有可原,还好,我们已经认识到错误了。” 谢玖也有些不好意思,道:“成叔,今后还要烦你多操心,多提醒。” 此事就此揭过,这时候已经是秋季,古代不像现代,有那么多养猪的手段,现在买猪仔来,冬天怕撑不过去,而且,也没喂的东西。成叔建议,等明年开春之后再做这些,卫螭点头答应了,心中又再次把那个养殖场的想法提上来,琢磨着可行性。 待成叔下去办事后,卫螭和谢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