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2/4页)

出具一份投降书,服个软,让大可汗面上有光,有台阶下,然后就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回纥人给出的回报十分可观:土城从此自治,除每年向王庭进贡部分特产外,维持一种表面上的从属关系外,内政方面王庭不做任何干涉。除此之外,仁慈的大汉还允许土城的百姓享有只有回纥贵族才能享有的与大唐的贸易特权。

从那时起,大石城的贵族和居民就不相信自己的城池会陷落敌手,大石城成了草原上永不陷落的神话。

凭借着与大唐的贸易特权,土城迅速发达起来,面积又扩大了两倍,以大石堡为中心围了三层城墙,起初是土墙,不久改为昂贵的砖墙,最后改成极为昂贵的石墙。此举据说耗尽了土城的金库,以至于石墙修好的一段时间内,贵族间常因财政吃惊而发生争吵,甚至爆发冲突,但高大的城墙保卫了和平,为城内居民争取了一百多年的安定生活。

这一百年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仍旧称霸草原,只是他们的刀已不如先前的锋利,勃勃生气变成了腐朽的暮气。而南方那个像天堂一样的国家,迭经内乱之后,已经变得保守、落寞。官员保守、僵化、**、无能,百姓对现实不满,自甘沉沦、贫病交加,看起来也是日薄西山了。

大石城——在回纥人改名的那年,他们也把名字改成了大石城——似乎也在走下坡路,只是他们下坡的步伐比回鹘人或南方的唐人都要慢一点罢了。受新兴的契丹人和无良的沙陀人的骚扰,他们也变得日渐保守起来。

心理上的不自信促使他们竭尽全力地加高加厚城墙,历经数十年的努力,现在大石城的外城石墙高约百丈,内城城墙高一百二十丈。城墙不仅高,而且厚实,基座厚度达百丈,外墙顶端可并行六匹马,内城墙顶则可并行八匹马,城墙上每隔百丈设瞭望塔一座,每两百丈设置一座箭堡,箭堡外表像一个倒扣着的碗,四面曾圆弧形,顶端则是一块圆形平台,每个平台上都放置着一门开花火炮,火炮射程最远时可达两里,对密集行进的军队有毁灭性的杀伤力。箭堡内则机关重重,可藏兵五百人,用大食人制造的升降梯联通城下,升降机用巨大的绞盘控制,一次可运送二十个人上下。

除了塔顶的火炮,每座塔内都装有三架巨大的车弩,巨大的车弩可一次性发生六到八枚弩箭,弩箭大到可以将一匹战马从头穿到底。

杨昊抚摸着那些巨大的弩车,从碗塔的瞭望孔往外看,视线很好,设计也很巧妙,战时人即便站在瞭望孔前也无须担心外面的箭会射到自己。随行的东方兰脸色阴沉的能拧出水来,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在河北藩镇当兵,攻城守城都经历过。

河北军镇号称天下之雄,城高池深,兵骄将猛,兵员的士气暂且不论,单论装备,远不及大石城守军,这里的普通士兵都披着厚厚的铠甲,装备的强弓劲弩,防身武器有三把,长刀,短剑,绑腿上的匕首,皆用精钢锻造,锋利程度甚至超过河北各镇副将们标配的大刀,而论及这里将校的装备,东方兰甚至怀疑正面交战时用什么能杀死他们。

他们披挂的盔甲实在太厚了,除了两只眼,几乎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即使眼睛,外面也罩着一层铁纱网,等闲的刀剑也无法伤害他们。

杨昊是以盐商和隐逸啜家贵宾的双重身份登上碗塔的。他的突然到来让隐逸啜惊慌失措,又无可奈何。他对杨昊说:“您一定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否则何来勇气到城中来。”杨昊说:“大石城的城太高,我怕孩儿们爬不上来,就先来探探路。我的朋友,你不会不欢迎我来吧。”

隐逸啜道:“实话实说,我真不希望您涉险来此,但您既然来了,我又有何话可说,我只能以我的性命保护你,我的朋友。”

杨昊随即便提出要到城头去看看,这让隐逸啜破费了一番思量,概因克拉热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