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沐浴更衣后,就放她坐在床上,周围陈列着许多的东西,有秤竿,毛笔,花儿,针线,木刀,等等一些玩具,随她去抓阄,奇怪的是她只照直地抓那枝笔和花,两手各抓一样,脸上露出开心的神态,别的全然不顾,视而不见,人们猜测此女日后定会文采斐然,人物*,此是后话搁过不提,却说百日这天亲朋满座,欢声笑语,觥壶交错,自是皆大欢喜。

。 第2章 受启蒙初通文墨,传诗文早见慧根

日子就这样快乐的从指间流过,转眼间,小幼薇就五岁了,鱼父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虽参加过几次科考,都以落第告终,一生郁郁不得志,以致家境贫寒,全家守着几亩薄田过活,倒也免强过得,因为而立之年才方得一女,无异于掌上明珠,她的到来给鱼家带来了欢乐的福音,也带来了新的希望,让原本枯燥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夫妻俩对她是宠爱有加,不惜百般调教,精雕细琢,指望她成凤,所以自她三岁起就对她进行启蒙教育,欣喜的是,小幼微聪明无比,慧质天成,领悟力特强,而且对文字一类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到五岁的时候她就颂诗百首,且吐字清晰,气态悠然,甚是惹人怜爱,到她七岁的时候就能呤诗作赋,令周围的人都括目相看,都道是此儿聪明非凡,可惜是个女孩,如若是个男儿身,一定能高中榜首,独占鳌头,富贵无比,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也有人说,女孩子读书太多了不好,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太多,心高气傲,将来与夫家难以相处,但在幼微强烈的求知欲望下,鱼父也不忍打消她的积极性,把自已平身所学倾囊相授,几年时间,他就力不从心了,因她聪明绝伦,芳名远播,很多自诩为有些才能的人都争相与她比赛题诗,而她也来者不拒,因为年幼,全然不懂男女有别之嫌,那些所谓的男女授受不清的道理对她来说充耳不闻,由于她的心思全放在学问上,俨然就是一个假小子,这一点可以从她日后的诗里看出,如她的《下邽感旧》:

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

第3章 失家园离乡背井,丧亲人劳燕奔命

或许是天妒红颜,到幼薇五岁的时候,不幸降临在鱼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让鱼父悲惨地死去,而且荡尽了几乎所有的家产,幼薇欢乐的童年生活就此终结,孤儿寡母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生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一下子跌入了人间地狱,失去了房屋,失去了财产,变得一贫如洗,下邽再也呆不下去了,收拾地震废墟上捡来的几件破衣和其它零星的东西,母亲牵着年幼的幼薇,蹒跚着随着逃荒的难民一起漂泊,一路上到处有昏倒的饥民,啼哭之声不绝于耳,夫唤妻,母呼儿,儿哭爹,孙泣爷,哀哀切切,惨不忍睹,且说鱼母挽着幼薇挨挨衬衬,走走停停,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随着颓败的人流逶迤而行,腹内肌肠辘辘,眼中泪水涟涟,心中痛楚酸酸,口里淡淡能出火,喉内辣辣欲冒烟,身上带的少许的干粮己吃尽了,但要走的路还很遥远,她准备投奔她的姐姐,她娘家只剩一个亲人,父母亲都去世了,她的姐姐家就在长安,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是否还能找到她,但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去,为了女儿,她不管路途遥远,不管旅途艰辛,忍饥挨渴也要到达长安,就在刚才她把仅有的一点干粮给幼薇吃了,自己忍着饥饿顽强地走下去,但是身体没有了能量,四肢无力而前路茫茫该如何是好?但是千万不能绝望,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她告诫自己,如果倒下去就是两条命,就一切都完了,自己这半条贱命丢掉也就罢了,但不能失去鱼家的唯一血脉,她悲哀地想着,脚步蹒跚而行,幼薇虽然年龄小,但也表现出惊人的意志来,她小小的年纪就要直面残酷的现实灾难,她幼小的心灵却要承受难以忍受的生命之痛,面对命运的折磨,她仿佛有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