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4页)

统是哪一部分呢?

据周本纪,周人有过一段迁徙不定的时期,两次过漆,沮,达到渭河,岐,豳,这个时期的首领有公刘和亶父。公刘和亶父时期比三个起源部分要晚得多。

在周史中,将上述的三个部分穿成一条线,这条线没有多少连接,很象是三个独立的部分。在古中华史,一个氏族政权,或者说一个政权氏族总是由众多的始族汇合起来。这样来看周的起源,上述的三个部分表达了周的三个起源地区,或者说三个组成部分。将这三个地区连接起来,便看到了周的大致范围。这个范围包括了黄河,渭河的两岸。到了周建国时,周的中心集中在伊洛。

关于亶父这一支起源氏族被周人编成了故事,这段故事给人以误解,以为周是西岐氏族,来自西岐。事实上亶父只是周人的一个分支,或很晚的分支。

周人的生存土地在山西,长期的山西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周人自己的氏族特征和氏族关系,无论从周的起源还是周建国以后,都看不到“西方”的影响,西方的痕迹。西方的地区是秦,秦就不同了,秦十分强盛以后仍被“东方”瞧不起。楚人也被瞧不起。周人不是这样,周在灭商的斗争中得到了“八百诸侯”的响应,周人受到尊敬,并不认为周是外来人口。如果周不是生活在商,夏人中间,就不会发生这种融合的感情。

据古书记载,周在西岐,叫做西伯侯,武王伐纣,东渡孟津,平王东迁,西周结束。等等。总之周人是在西方。周的西方说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对周史的认识,五四以后,仍有人相信炎黄的西来说,到西方,到岐山,到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去寻找周人的祖先。

从秦以后,社会的中心转向渭河。在秦以前,历史不界定时间和地区,只说“昔”,“古时”。这就给秦以后的史家增加了“寻找古人”的工作。史家们以渭河为中心,找到了:禹出生在四川,商在渭河,周在西岐,昆仑远在河西走廊以西。东方是“东海之外,大壑。”就是老外说中华民族是外来文化,国人也捧臭脚,可笑至极。

说周人从岐山来,依据在哪里呢?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西岐说,不管西岐说说了多长时间,不过是一传再传的传说。西岐说记载在史记里。史记•周本纪:

“(古公亶父)乃与私属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依据上面的话,从岐山到梁山中间是陕北高原,没有建立过氏族中心。书中说,古公亶父为了避戎狄才度梁山到岐下,实际上,这一路上,恰恰是戎人的地区。既然是过梁山,可知周人还是起源在山西。岐下,那是一块远离了古汉语的地区。周人是山西的土著,秦人在渭河发育,商人是太行山的土著,等等。古中华的氏族政权一定有一个长的发育时间,周人到岐下怎么发育?

文字的记载流传下来很不容易,每一个字都是珍贵的资料。但是,对资料的认识却有准确与不准确的区别。逾梁山,止于岐下,是什么时间的事?传说是古公亶父。假如在岐山有一支周人,这支周人因为周的身份而骄傲于土著,自然要炫耀自己的氏族历史。说,某某时候,某一代的祖先经历了怎样的艰苦来到岐下创业,以后便有了周的天下。嘴皮子上下一合,这一支周人便成了创业周人的后代。时间呢?那是古公亶父的时代。这一支周人的传说写进了周史中,后人看到了,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于是,人人都说周来自岐山。是西岐,是西伯侯,是古公亶父。

实际的情况怎样呢?

在史记•周本纪有几个唐,宋时的原注。

原注:故周城,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