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啊。太多,想不起来了。〃 周明不能相信地瞧着他,〃 你要干嘛?〃 〃既然套交情,我就顺水推舟,说看关系份上,百忙之中答应做个访谈,也答应去作个节目。〃 周明不解地道,〃做就做吧, 还先矜持什么。。。还顺水推舟。对了你别忘了把关技术质量,他们什么都不懂,很能胡乱理解医学知识,然后做自己的解释就放出来了。。〃 〃跟你没法说。〃凌远摇头叹气,〃关键的关键就是跟他们搞好关系。基调定下来,如今医疗纠纷防不胜防,中国这种法制尚不健全的地方,舆论上面,如何偏颇差别大了。。。 犯得上为了俩医学名词跟他们校真。。。〃 〃可是。。。〃周明还是茫然,正准备好好跟他讨论一下有关媒体做医疗节目不精准不科学,在已经糟糕的医患关系上撒把盐的事实,凌远已经不耐烦地往外走,边走边道,〃 今儿上午都搭给他们了,中午得请他们吃饭,万一什么事,我交代他们都找你就行了。〃 周明呆了好一阵,直到凌远走远,才摇头道,这什么采访,至于要做一上午啊?

第二章

谢小禾有些无奈地抬头看了看走在自己斜前面的凌远,后者正在耐心回答自己助手郑英的问题。而郑英显然已经忘记了她们事先拟好的提纲,一脸兴奋和好奇地对抢救器械,某个才经过的病人病情,又或者是外科医生究竟出几天门诊,上多少手术,甚至是凌远本人哪年毕业什么时候开始做主刀医生。。。随机地提问。郑英的脸上带着崇拜和仰慕那是一个23岁女孩子,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专业领域的专家的敬畏,也是对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的欣赏和好感;凌远从开始到如今的表现都十足合作,诚恳,温雅,但是谢小禾在第3个小时过去,郑英被凌远淡淡的不失分寸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的时候,盘算着自己列好的问题…那些相对尖锐的,深入涉及医患关系实质的,尤其是以最近几起著名医疗事故或者影像较大的医患纠纷为例的问题,8成都还没有机会提出来,另外2成,全都被他不着痕迹地,避重就轻地带过了。这简直不是一个采访,更不是一个以舆论监督方引导方向,被监督方回复民众所关心的问题的采访,这是凌远的演讲,这演讲成功地引导了听者的思维和情绪,忍不住跟着他的思路走下去。谢小禾觉得不太对劲,但是一时脑子反应不过来如何能把方向扭转回来,几次回到拟好的问题上,凌远都有本事或以相似但是过了5分钟她反应过来其实本质不同的例子带开而她反应过来的时候,话题早被偏到不知什么地方了。 但是她绝对不能抱怨凌远不合作。 假如她真的抱怨了,她很确定自己的下属一定会拆她的台。 凌远没有对任何一个问题做过类似‘无可奉告’这个回答,或者对任何相对尖锐的提问显示出半分不高兴的脸色,以丰富生动的临床事例,幽默风趣不失诚恳的言语,后来竟还有着带她们参观门诊,遥望抢救室,进出非危重病房,与病人或者家属简短交谈这样的安排。 这要是算不合作,什么算是合作呢? 谢小禾在心里叹了口气,对自己先入为主,以周明的个例来概括所有临床医学专家的错误概念,以至错误估计了形式,有些沮丧。 跟在凌远身边从病区缓缓穿过,郑英还在天马行空地对任何眼前所见提出与主题毫无关系,且完美地让凌远将这采访继续引向自己想要表达的方向的种种问题,谢小禾毫不怀疑这次回去,郑英一定会把通稿写成煽情无限的,赞美无边的,青年外科主任凌远的赞美诗,且,绝对以‘客观’的角度替凌远阐述他所有的观念观点。 人和人的差别实在太大,谢小禾在心里感叹,忍不住就想起来2年前在同一幢楼里,那个让她恼火的外科专家周明,那个在她的采访生涯里,对她的采访最‘不合作’的一个。 在快要走出病区的时候凌远的呼机和手机同时响起来,他接起手机的同时一个帽子上俩道横杠的中年护士推开病区门朝这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