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黑蛋的威力 (第2/3页)

杜管家道:“或许,回京之后,朝廷能想出办法来。”

杨家军驻守吐蕃没问题,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没有问题。

可总不能让这些男儿一辈子守在这里,不能回乡啊!

杨承恩又叹了口气,道:“是我杨家对不起这些将士!”

杜管家知道这是个难题,谁都不愿意驻守吐蕃,只怕最后还是杨家军的将士留在这片苦寒之地。

有传信兵进来,递上了飞鸽传书。

杜管家拆开一看,楞在当场,之后将纸条给了杨承恩。

杨承恩看了纸条,忽然无力坐下,闭上了双眼。

他的妹妹,曾经大顺唯一的女将军,那个将一生都献给大顺、献给杨家的妹妹,陨落了。

杜管家轻声道:“老国公,我们……回去吧。”

杨承恩缓了缓,轻轻点头,道:“副将留守营地,你叫几个人,随我回京……奔丧!”

杨承恩快马加鞭回京的时候,新帝登基已然十多日了。

身为杨家军的前任统帅,杨承恩虽然现在只是个参军,却也不能直接回府,而是要先入宫去。

太皇太后自然不能为难杨承恩,大致问询了前方战事之后,便让其回府奔丧。

次日杨慕回杨家的时候,杜管家将杨家将士的处境告诉了杨慕。

杨慕沉思片刻,道:“此事,或许我有法子。”

杨慕找到了坐在灵堂里发呆的杨承恩,给杨思月上香之后,杨慕开口。

“祖父。”

杨承恩回头,看到了让他骄傲的孙女,挤出一丝笑意来,招招手。

杨慕坐在杨承恩身边的蒲团上,道:“杜管家与我说了,吐蕃皇室逃跑,留下了一个空壳子。”

杨承恩叹了口气,道:“我对不起杨家军的将士们。”

杨慕道:“既然吐蕃如今已然是大顺的疆域,那朝廷便应该像是其余地方一样治理即可。”

杨承恩道:“吐蕃与我们民风不同,只是派遣个将军去,根本无法镇压。”

杨慕道:“不只是将军,是地方官员与将军同去。且开恩科,教化民众,遵循儒术。”

杨承恩愣住,“遵循儒术?”

杨慕继续道:“朝廷在吐蕃开设免费学堂,教授吐蕃大顺文字,在吐蕃也开设乡试、府试,通过者也可公车相送,入京参加恩科进士大考,也可做我大顺之官。而吐蕃与大顺子民皆可通婚,自由来往通商,不再设立吐蕃户籍,而统一用大顺户籍。”

杨承恩愣了半晌,忽然恍然大悟。

这法子,可以将吐蕃彻底变成大顺的一部分,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法子。

杨承恩连夜书写折子,将杨慕的法子禀告太皇太后和慈曦太后。

两宫看过折子之后,慈曦太后反应慢些,而太皇太后已然从中明白了关键之处。

朝廷会意之后,很快这项政策就开始筹备起来。

在杨震还没有班师回朝的时候,朝廷就已经开始选派贤能,前往吐蕃,这是后话。

如今杨家多事之秋,陈氏与杨默夫妻一起下葬之后,杨思月的葬礼也就在三日后了。

太皇太后和慈曦太后感念杨思月功绩和奉献,商议之后下了懿旨,准国礼下葬。

这是大顺朝唯一一位以国礼下葬的女将军,虽然她生前只有一次救国的战功,还是在几十年前,可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大顺,又是救驾的功臣,所以满朝上下,无一人反对。

国礼繁琐,礼部官员亲自操持,办得及其隆重,甚至隐隐赶上了前不久下葬的隆兴帝下葬规制。

对于这样的大丧,连礼部都没有多话,因为国库如今用的都是白家的银子,而太皇太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