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十萬大山 (第1/7页)

軍山世家弟子、大巴山獵戶、十萬大山盜匪,是榮昌帝國著名的悍勇凶暴惹不起的麻煩人物代表形象。

照慣例,管轄三山之地的帝國州縣官員缺額,一律由各地優秀官員高升一級前往補缺,且如能任滿一屆五年,轉調後又提拔一級。

只是,再怎麼誘人的升官捷徑,需要立有遺書才敢前往,所散發出來的魄力,亦相當有限。

相比於軍山官府的威嚴掃地,大巴山政令不通,十萬大山的帝國官員無疑處境更為險惡,

連綿數百公里橫跨三省七州的十萬大山,自古以來,向來民匪不分、民風強悍、不服官府管教。

帝國境內不法之徒,若犯下重罪,為帝國通緝的話,首選當然是逃往突特、百夷、東麗等國;行囊不豐厚的話,東海三省亦是好去處;假如一窮二白,那唯有去十萬大山了。

十萬大山占地廣闊,山勢險惡陡峭。帝國刁民們,又三里一堡十里一寨,層層據險設關堵卡,讓大隊人馬無法通行。

給我十個東麗山地軍團,也沒辦法剿光十萬大山的盜匪!原帝國陸軍副司令雲昂血上將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沒有人天生下來願意當盜匪。公平來說,十萬大山裡的帝國百姓從事非良民職業,自然是有不得已的理由。

十萬大山所在的七州地方世家,是繼幽州黃金十二公爵世家後,最早追隨衛榮昌大帝征戰天下的功勳世家,戰功顯赫、歷史久遠、關係深厚,讓歷代榮昌皇帝對他們甚為關照。

當年,七州的世家們之所以痛快壓寶於衛榮昌身上,當然是因為七州土地太貧瘠物產太不豐富,想通過衛榮昌來改變豐谷穗大陸勢力格局,使他們跳出七州之地,另去富裕肥沃之地發展。

七州眾多世家目的達到了,可理想卻沒有實現。

遷出去的各世家分支,由於沉迷於奢侈,迅速墮落腐化,從而衰弱消亡。

反倒是留在七州的本宗,代代相傳下來,雖不曾大放異彩,卻每每帝國戰亂時,積極活躍於戰場之上。

豪華多敗子,貧賤能勵志。

七州世家一旦覺悟到了道理,也就不再堅持跳出七州。

為了讓生活更美好一些,七州世家公然加重了屬地百姓的剝削程度。

對於這種大大違反了帝國相關法規的行為,榮昌皇帝視而不見,浩天閣、上議院、元老院礙於情面不管不問,地方官府更是連問都不敢。

問題是,七州的百姓並不是什麼善類,他們中很多人曾經被帝國徵招入伍,見過世面的同時,對暴力二字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求告無門的情況下,部分帝國七州退役老兵揭竿而起,直接以暴力對抗不公正的欺壓敲詐。

七州世家精銳世家武裝迅速將烏合之眾的反抗打垮,將很多不甘屈服的退役老兵逼迫進了十萬大山裡面。

與東海三省戰神山脈里原居民暴民不同情況的是,十萬大山裡面物產更為豐富氣候更適合人們定居。

雖然山里野獸多一些,生活條件堅苦一些,但既無官府賦稅,又無世家家盤剝,退役老兵們日子過得甚好。

一嘗到甜頭,七州百姓開始大批逃亡進十萬大山裡面去,捕獵也好,開荒也行,反正日子自由自在。

沒奈何,七州世家只好取消那些額外的盤剝,甚至搞起了諸多優惠政策。

嚴酷事實明擺著,若百姓跑光了,七州世家恐怕得全體下地干農活去。

七州百姓逃亡浪潮阻止住了,但卻顯得有些晚。

一個教士挑水喝,二個教士擔水喝,三個教士沒水喝。

十萬大山裡面終究是崇山峻岭,地無三尺平,能養活得人實在有限。

逃亡而至的百姓,遠遠超過了十萬大山生態所能承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