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二狗相争,大唐攻略 (第1/2页)

很不巧,崔俊的话又被剪羽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而房玄龄又一次来到崔俊的庄子里“研讨国际形势”。 房玄龄对于崔俊来说是客气的,稍稍扯一下闲篇,便问了崔俊对于突厥与高句丽之战的看法。 崔俊便如实相告,并没有藏着掖着,更没有摆什么架子。他知道房玄龄前来便是代表着李世民。 对于护犊子护得变态的李世民,他更愿意与房玄龄这样的人交流。 关于高句丽与突厥的大战没啥好说的,渊盖苏文倾尽全国之力来打这一场仗算是失策之举。 都说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面对突厥的攻击,渊盖苏文如果采取坚决地迟滞战法,拖到冬天来临,那么突厥必定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撤兵。当然,前提是渊盖苏文彻底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 但是现在将全国百姓都堵上去也没能一鼓作气赶跑突厥,让其在自家土地之上占据了两府之地,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些被征召的人不可能再回去种地,必须留在这里坚守。如此庞大的人员开销何其之巨。 男人全跑去打仗了,就连强壮一些的妇女也被征召去干苦力,地里的庄稼今年是别指望能收上来多少了。 如此下去,就连今年冬季能不能过下去还不一定呢。没了粮食,那些被征召的兵卒会不会造反? 反观突厥,占了两府之地,只要有足够的草根喂养动物,那他们牲畜就死不了,连带着他们也死不了。而且,有了这两府之地作为依托,后续的补给就算再难也一定运得过来。 不要忘了,突厥世代生活的地方,那本就是严寒之地。只要物资与补充的兵员到位,或许等不到来年开春,突厥便又会再次攻击。 两厢情况一比较,只能用一句内忧外患来形容高丽。如此双重效果的叠加之下,高丽根本无法保住自己的地盘。除非渊盖苏文能求得与突厥和谈的机会,甚至要跪下来叫爹才行。 “若是我大唐给高句丽送些粮草与兵器作为支援呢?那高句丽是否还能多撑一些时日?”房玄龄善谋,凡事都喜欢多想想不同的可能性。 “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给新罗一些支持,毕竟能像新罗这般的小弟已经不多了。”崔俊说罢,便用手指头沾了茶水,在木桌上写写画画起来。 房玄龄凑上来一看,眉头便是一皱,随即又缓缓舒展。 “崔小子辛苦了,老夫这就告辞。”房玄龄道一声谢,便自离开。 而崔俊也随手将桌子上的水渍,抹了个干干净净。 房玄龄离去,喊上了李靖与魏征,三人结伴去找李世民。这一谈便是半日,出宫之后,三人神色各异,至宫门前分别而去。 没过几天,牛木二便来找崔俊。言说突厥获得不少战利品,正在往这边送。 崔俊便说送就送了,换些同样价值的货物给他们就是。 牛木二却是抓耳挠腮地表示,这次不太好办。 崔俊便让牛木二说说怎么回事儿,牛木二言说此次东西有些多,而且要换的并不止以往的物品。其中最让牛木二头痛的,便是粮食与铁料。 崔俊笑道:“只管将酒水与琉璃多换些给他们,粮食与铁料就说皇帝不允许外卖。让他们拿了东西去薛延陀与西突厥换,这样还能比咱大唐换得多。” 牛木二一听便明白了崔俊的意思,立刻赶去安排。 十一月时,崔俊便获得了人参三千多株,年幼的男女共七千余人。其余金银珠宝共计满满三大车。 而此时的吴地,正有三艘大船满载货物与兵卒出港,驶向新罗。李恪的三艘海船全部被征用,全力向着新罗运送粮草与兵卒。 渊盖苏文再次派使臣前来大唐求援,要兵要粮要过冬的皮毛衣物。李世民没有给他这些,而是给了一纸证书:册封渊盖苏文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使臣回去之时,见到营州都督张俭这边正在接收大量的粮草物资,一大筐一大筐的粮食被车拉着往营州城内的粮仓而去。一把把崭新的唐刀、弓箭被运往武库。还有一些不知道装着什么的大黄铜桶子,与厚厚的棉衣正在等着人来抬。 “哎~”长叹一声,高丽使臣颓然而去。他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像大唐这般富裕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