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页)
损公肥私的歪风了。他叫大富把牧工们吃的米换成了廉价的陈米,就连鱼和肉类的供应也减半。又另设一个小厨房,把原先负责洗衣的张嫂调去,专门负责几个管事的饭食和衣物浆洗。牛婶则负责给普通牧工做饭洗衣。
这可把张嫂高兴坏了,洗衣的活儿比做饭累多了,要是冬天就更辛苦。只是她也有些忐忑,她做的菜实在不算可口,所以当初才不敢和牛婶争,主动领了洗衣的苦差。
莫钟书不爱下厨,但当年泡美食论坛看图片过眼瘾,理论知识积累了一大车,此时见张嫂为难便挑了几个简单易做的教她,倒把一众人等唬得一惊一乍,连跟他最久的二柱都没料到五少爷原来是个深藏不露的大厨。谁也想不到莫钟书也就口头工夫了得,真要他动手就露馅了,不过在牧场也还没哪个有胆量敢叫他动手。
张嫂得莫钟书支招,一连几天小厨房里饭菜飘香,让本来想等着看她笑话的牛婶干瞪眼。
这下轮到那十个牧工有意见了,大富却抓住机会跟他们解释说,都是因为牛婶用好米喂鸡,触怒了五少爷,这才换了米减了菜。牧工们一想确实如此,换了谁都舍不得拿自家的好米去喂鸡,实在怨不得五少爷,一肚子的火就都冲着牛婶去了。大富又趁热打铁道:“五少爷素来大方,又体恤下人,如果大家伙努力干活,让五少爷满意了,说不定哪天就恢复原来的伙食标准。”几句话就给牧工们鼓起了干劲。
莫钟书又详细和沈治平说明情况,让他负责监督牧场里的用度有没有浪费。大富和二柱阿贵早先也不是没敲打过牛婶,但碍于情面总是点到即止,才让牛婶越来越放肆。沈治平就算再怎么好人缘,他也得想想被浪费的东西里有百分之五是属于他自己的。
正文 第43章 夺佃
牛婶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但还有几家更难缠的佃户在等着莫钟书。
大富去通知佃户提早收割稻谷,大多数的佃户都是按要求去干的,只有几家不相信有所谓蝗灾,见莫钟书主动把田租减至四成,竟打起了等待稻谷完全成熟好发财的主意。至于莫钟书那句“三天后不交租子的,明年就不要种我的地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忽略,莫钟书才只七岁,派来收租的大富又是个极好说话的,料想缓几天交租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自己按兵不动,还笑话旁边正紧锣密鼓地忙着收稻子的佃户:“一个小毛孩子的话也能当圣旨,他说要收割你们就收割了?只消拖上几天就能多得一倍收成了。”
过了几天,田里的稻谷变得金黄,他们才刚打算动手收割,蝗灾却不打招呼就突然降临了。田里别说那金灿灿的谷子全没了,就连稻草都没给他们留下一根,光秃秃的田间一片荒凉。
要是他们就此接受教训,莫钟书也不会那么恼火了。
莫钟书听书院里的夫子们说,因为今年先是大旱,又闹蝗灾,许多人家颗粒无收,澄州城里来了许多难民。而莫钟书因为田里早先已经收过一茬绿豆,牧场里的草地又保住了一块,心里头正高兴,便把收来的两百石占城稻都捐给了负责接济难民的济善堂。
这事是交给大富去办的。大富从未学习过雷锋精神,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风亮节,捐赠粮食时把莫钟书的名字也留下了。
这时候的粮食价格飞涨,就连占城稻的价格也比蝗灾之前翻了一倍,两百石占城稻的价格相当可观。
于是用不了一天工夫,莫府五少爷小小年纪就乐善好施的美名就在澄州城的大街小巷被人传诵,就连那两百石占城稻也被三姑六婆们几句闲言碎语就包装成了价格不菲的好米。
那几家受了灾的佃户得知这个消息,认为自己家里也有损失,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莫钟书的救济补偿。可是莫钟书竟然象是忘掉了他们一般毫无表示,他们便聚集起来商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