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5页)

从军事角度而言,如果日军骑兵第一旅团将于家窑作为突围口,那绝对是最愚蠢的,因为过了于家窑就是俄军重兵把守的黑沟台阵线,可不管怎么说,该做的基本防御堑壕和掩体还是要设置。

宋彪的弟兄们在设营建防方面已经有了几次经验,宋彪稍作安排之后,各个中队长就自行带队围绕着于家窑构建一条环形防线,并在外围和内线分开设点布防,侦察队也纷纷散开,在四周搜集日军的活动情报。

天黑之后,宋彪从自己的警备中队中抽调出二十个人,跟着他沿着沟子林一路乘着黑色摸进沈旦堡西南侧的土坡密林上,侦察沈旦堡周边的情况。

沈旦堡西南侧有一片荒林子,宋彪就在林子里慢慢向前渗透,他最大的担心不是有日军在林子里埋伏,而是日军可能在这里埋设地雷。

想要在夜间偷袭日军,他就必须踩出一条路。

他单独抽调的这二十个人中有四个就是沈旦堡周边一带的本地人,其他大多都是猎户和马帮出身,全是机敏灵活的好身手,枪法也练的不错了。

在几个本地弟兄的带路下,他们有意识的绕开一条远路,沿着荒林子的南侧靠近日军的小堡子。

当他们走到荒林子的尽头时,相距日军驻防中心的小堡子就只剩下不足六百米的距离,宋彪大致看了一圈后,将跟着他一路过来的李富贵喊过来,让他带着几个本地的弟兄和他一起继续向前探路,其余的弟兄则在林子里守着。…;

本地人肯定是熟门熟路,闭着眼睛都能走过去。

宋彪跟在他们的后面,一脚深一脚浅的慢慢依靠各种遮掩向小堡子摸去,黑夜里寂静无声,只有北方的北台子防线那里还有零星的枪声,月色冷清,银光碧雪。

在相距不足百米的地方,本地的几位弟兄将宋彪带到一个土窑子前,这是以前烧窑的地方,日军到了沈旦堡之后就荒废了,这个地方倒是很特别。

宋彪就在窑子顶上找了一个很隐蔽的地方,用微光镜仔细观察对面的小堡子。

夜色很黑,日军驻扎的小堡子内部也是一片漆黑,只有两个房间里有灯,四周的土墙和四角的岗哨更是一片黑,土墙上有十几名日军负责守卫,岗哨上各有一名哨兵。

因为天色太黑,他们视线所能看到的地方也只有十几米而已,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的声音,大部分的哨兵都是猫着腰躲在墙垛子后面避风。

一直等到天色渐亮的时候,宋彪这才撤退回荒林子里,在这之前,他已经清楚了日军岗哨的更换时间和频率,大约是因为外面太冷,出于保护士兵的原则,日军每两个小时换一次班,准点过五分换班,整个过程非常短。

按照这个计算来看,他基本上认为凌晨三点半是一个比较好的动手时间。

宋彪在荒林子里又继续掩藏了很长一段时间,继续换了望远镜观察日军在小堡子及其周边的所有部署,直到日军派出侦察队在周边巡逻,他才带着弟兄们返回于家窑。

就在他们一行人刚回到于家窑的时候,沈旦堡周边地区就传来一阵阵猛烈的炮火车,密度远大于昨日,宋彪稍稍停步侧耳倾听了片刻,知道第二集团军布置在沈旦堡北线的两个步兵师已经开始了全力进攻。

宋彪和米舒钦柯将军商议好的计划是在俄军全力进攻三天后,他才会突然发起夜袭,目标是占据小堡子,而俄军务必在此前完成对沈旦堡的全面封锁,并在日军反攻小堡子之时发起最后的强攻。

如果他的夜袭计划失败,俄军就只能继续拼着所有损耗将沈旦堡夺下来。

此时的小堡子日军驻防还算是很严密的,夜袭获胜的概率并不高。

几天前在黑沟台战役之前,宋彪连续将从沈阳购置的牛肉和羊肉都吃光了,满洲步兵团过了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