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第1/2页)

此外,也有很多大明的商人,為了利潤不顧艱辛,直接通過蒙古進入建奴控制的地方,進行交易,其中又以與蒙古接壤的山西商人最多,這也是明末清初,晉商發家的起源之一。

李彥是絕對不容許商人去資敵的,雖然他管不了山西經蒙古到遼東的商道,不過在遼南,在海上,正是他可以控制的範圍。

相對於在遼東半島以東海域活動的護航艦隊,在西面海域,也就是渤海灣中活動的近海艦隊,雖然沒有靖海號、鎮海號、寧海號那種大型的炮艦,但也從遼南的水營中抽調精銳力量,也有幾艘炮艦,巡閱近海綽綽有餘。

趁著這個冬天的平靜日子,遼南對水營進行了整頓,一東一西分別組成兩支艦隊,海戰棋也在水兵中流傳,兵戰俱樂部海戰部更是成為艦隊將領的培訓基地。

陸營的發展也沒有停頓,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與訓練,毛文龍、張盤等原鎮江營的將領如期從兵戰俱樂部結業,並受命組建新的鎮江營。

在他們學習的這段時間,李彥已經讓遼南總兵王國興為組建鎮江營抽調了足夠的人手,並徵募新軍,並進行了初步的基礎訓練,這些兵丁與基層軍官與原來的鎮江營並沒有多少關係,倒是身上遼南的色彩更厚重一些。

李彥並沒有拆散原來的鎮江營軍官,雖然他們還是將占據新編鎮江營的大部分中高級將官,不過他們想脫離復遼軍系統去控制這支新軍,也基本上是不可能。

鎮江營重建以後,也將移駐東江,這樣一來,在東江這條東部戰線上,復遼軍就有三個營一萬多人,足夠發起一次局部的戰役。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六六回 遼東軍情

與東線相比,遼南金復一線還是四個營,其中復州營、金州營成立時間較短,特別是金州營是在老營調赴東江以後組建,成軍時間僅早於新編鎮江營,相對來說,復州營參加了復州之戰,雖然戰事烈度不高,起碼是上過戰場。

到天啟二年正月的時候,遼南衙署總兵府下屬復遼軍一共是七個主力營,即老三營滅虜、破虜、選鋒,陸續組建的復州營、東江營、金州營,以及新組建的鎮江營,每營三千五百人,共計兩萬四千五百人。

此外,還有一個炮兵營,一個特戰營,僅陸營的總兵力就達到三萬,水營在重組以後,只留下東西兩支艦隊,水兵人數依然達到五千。

不算平時務工,戰時動員的守備軍和輔兵,遼南常備兵力為三萬五千左右,以遼南的經濟基礎,即便是竭力從朝廷爭取到一部分糧餉與物資,也無力繼續擴大軍隊規模,畢竟,對朝廷來說,其傾舉國財賦所支持的,依然是山海關到廣寧的遼西防務。

天啟元年歲末時分,熊廷弼與王化貞之間的經撫之爭已呈白熱化,隨著張鶴鳴執掌兵部,葉向高成為內閣首輔,朝廷中支持王化貞的聲音更為響亮,張鶴鳴甚至讓王化貞不用理睬熊廷弼,有事直接通過兵部即可。

天啟二年正月十一日,朱由校令兵部召集大小廷臣八十餘人,商議經撫相爭的解決辦法,其中只有一人提出由熊廷弼主持大計,調走王化貞,並以遼東道李彥為遼東巡撫;有九人認為應該將熊廷弼調走;還有九個人認為應該讓巡撫王化貞便宜行事;另外有十人要求經撫分任其事;三十四人表示經撫應當齊心合力,功罪一體。

後面這種說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不過朱由校早就今非昔比。他也知道這種空話不能解決問題,責令兵部拿出具體的說法,要麼留王化貞,要麼留熊廷弼,不能繼續目前的狀況。

兵部再議後。結論是留下王化貞,熊廷弼另行任用。

就在朝廷準備下達這個旨意的時候,遼東傳來新的軍情,建奴在寬甸、建州、遼陽全面動員。並開始向海州、牛莊一帶集結大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