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第1/2页)
沉默片刻,荀若素又問,「凌霄山中鬼魂聚集,是否與我也有關?」
作者有話要說:評論區猜對了哦不過轉世的原因有些複雜
第28章
這一問, 是直接戳在了重點上,薛彤也沒料到荀若素的聯想能力這麼強,一時之間找不出拐彎抹角的辦法, 只能答, 「不一定。」
「元戒替我看守的佛堂里有八百一十盞長明燈, 也是眾生八百一十道業障, 長明燈若是都亮著, 能鎮壓魑魅魍魎, 但現在卻滅了一盞……只一盞, 已經能夠讓萬鬼叫囂。」
薛彤雖然語焉不詳,但能坦誠到這般地步已經超出荀若素的意料, 因此她也沒有逼問,反而主動扯開話題,「那你為什麼要問那女鬼,她是生前還是死後來此處?」
「很多年前, 凌霄山上出過事。」薛彤看起來太過年輕, 與她相處一段時間後,常常會忘記她已經活了上百歲, 元戒當她孫子都嫌小, 多少朝代更迭她都見過, 很多書上得來的隻言片語,薛彤都是親身經歷。
她繼續道,「那時候覺真——就是蓋凌霄寺的那位高僧還沒來到縣中,清渠縣也沒改成這個名字,它原本叫『棄縣』,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上游泄洪, 次次都要將這裡捨棄,就連災後瘟疫,也是將患病之人都趕到這裡屠殺。山上的萬人坑就是這麼來的。」
大概是這段歷史過於黑暗,加上這麼個地方,能跑得早就跑了,少有幾家世代居住於此,那會兒口耳相傳居多,能著文寫字的也不會長久困在這麼個絕望的縣城中,所以留下的記載幾乎沒有。
荀家藏書已經很多,但荀若素自小到大都不知道清渠縣還有這麼一段過往。
只聽薛彤又道,「就算心有執念的人百里挑一,萬人坑裡也能冒出一堆來,攪得周遭府衙縣城和來往商販都不得安生,為了鎮壓這些亡魂,縣太爺甚至是州府都想過辦法。」
薛彤的用詞有些過於古老,荀若素越聽越覺得自己與她相距甚遠,出神間又往後退了一步。
薛彤留意到了荀若素的動作,她的手指一勾,只勾住了後者外套上的拉鏈,拉鏈平滑,薛彤的挽留不起作用,最終連這點冰冷的小東西都從指尖滑了出去。
限制瘟疫傳播還靠殺人的年代,鎮壓鬼
怪的方法想必也不光彩,果不其然,薛彤道,「當時諸家人挺身而出,提出以殺止殺的方法,往萬人坑中埋了尊怒目菩薩。」
諸家人也通玄門之術,這一點荀若素倒是知道,她家中有一冊竹簡,專門介紹了諸家,只是前半卷十分詳盡,後半卷卻多是「聽說」「傳言」「可能」這樣的不確定之詞。
「傳言」,諸家也是鍾家的一脈旁支,不過諸家是女脈,所以不跟鍾姓,原本是想用這種方法避開北斗之數的限制,一開始諸家平安無事,還曾得到朝廷重用,三代之內繁榮昌盛,因此鍾姓本家也很欣喜,自以為找到了規則之下鑽空子的方法,可忽然有一天,諸家滅了門。
「傳言」還說,一夕之間,諸氏滿門,就連垂髫稚子和看家護院的兩條狗都沒逃過,血將一整塊地染得猩紅,為此,處理現場的衙役忙碌兩天兩夜未曾休息,才勉強弄個乾淨,半年之中,這些衙役自殺的占五成。
但竹簡上並沒有說諸家為何滅門,被誰所殺,而今看來不僅與鍾氏天命之數相關,恐怕和這萬人坑也脫不了關係。
「菩薩埋下去之後,確實安穩了三個月,」薛彤的聲音還在繼續,「三個月中小鬼消停,民生得以修養,可誰知三個月後情況卻更加嚴重,不僅萬人坑中怨魂惡鬼紛紛蠢動,甚至吸引來不少其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