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3/5页)
的稿子,虽然这一些不怎么出名的作者也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但这种概率实在是太低太低。
登陆邮箱,“令斜阳”开始审核这几天派实习编辑跑去各大作者yy群打广告拉过来的稿件。
几个小时过去,”令斜阳”看得是头昏眼花。
审稿是一个枯燥的活,每天几百万字这样的看下去。哪怕就是碰到不错的作品。对于编辑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更不用说,那一些普普通通没有丝毫亮点的作品,一直看下去,简直要人老命。可就算如此,做编辑的还得硬着头皮一篇一篇的审下去。
最后一篇,审完这篇就不完了。
揉了揉眼睛,“令斜阳”下午准备开个会,他感觉这种广撒网的方式效果很一般。
哪怕收到了稿子。但像今天这样一篇都不适合出版,效果也是等同于没有。
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是最后一篇作品的名字。
拥有几十年审稿经验的“令斜阳”并没有对这个名字有太多的好感,这种书名,一看就是打擦边球的书名。而往往这种打擦边球书名的作者,大都是新人作者或者普通作者。因为,他们需要靠这种打擦边球来获得读者阅读。
虽然,这的确有一些作用。不过,对于一些知名作者,甚至是对于一些顶尖作者来说,这种擦边球的书名。他们是很不屑的。因为,他们有的是能力。哪怕自己不打擦边球,读者也会买帐。特别是,他们认为,哪怕自己写任何一个书名,都会让读者品味到其中的深意。
这就是知名作者与普通作者的区别。
不过,现在斜阳出版社也都这样了,哪能挑三拣四,还是继续审稿吧。
“跟他是在网上认识的,怎么开始的,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因为我的一个网络日志吧……”
一边看,“令斜阳”一边在心里给出审稿意见。
文笔一般,太过于口语化。
虽然“令斜阳”对于这种口语化的文笔并不反感,但心里对于这一部作品已经不是特别期待了。
以他的经验,虽然不能说口语化的文笔不能写出一个好故事。但是,大凡知名作者的文笔,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少像普通人说话一样的运用口语写作。
这只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这篇作品用的是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就是以我为视角。
这种视角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比较有代入感。
但是,这种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在描写整个环境,对话,人物塑造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特别是介绍对方的心理描写,基本上,采用第一人称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做为第一人称的我,我是不可能知道对方的心理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硬要写出来,那就会很违和。
也因此,基本上,大凡知名作者没有一个作家会用第一人称。
不过,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都不是致命的问题。
真正致命的问题是,“令斜阳”发现这部作品的背景是在燕京。
燕京。
我靠,这不是内地嘛。
在香江出版一部发生在燕京的小说,虽然这看起来并不是不可行。可问题是,主角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是不是告诉读者,其实不管是主角,还是作者,他都是内地人。
致命的原因,也正是在这里。
香江与燕京虽然属于华国,但香江此前与内地分开了几十年。
香江与内地有不同的语言。
香江与内地有不同的文化。
香江与内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甚至可以说,香江与内地几乎是两种人。
差一些,“令斜阳”就要对这部作品点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