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部分 (第4/4页)
自从通信部扩编,并设立了大量监听站之后,杨震不仅对日军的无线电进行监听,对苏联远东军区与莫斯科的联系也在同时进行密切的监听。而且在破译苏军电报的时候,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虽说不像对日军无线电破译,下的那么大的功夫。但是苏军的密码体系,也要比日军差很多。其密码编成,远不如日军的密码编成那么复杂,而且也不注意更换密码。其密码使用时间,往往都很长。
而且抗联手中还有当初一个想要叛逃关东军,半路却被抗联截获的一个内务部上校随身携带的全部苏军密码本。这位苏军上校在秘密被处决之后,他随身携带的密码本,也就落到了抗联的手中。
随后苏军虽说紧急更换了远东军区的所有通信联络的密码,但是这些密码编成的方式却没有进行改变。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改进。使用那位内务部上校随身携带的密码本,破译苏军的无线电报并不是太困难,而且要比破译日军的密码容易的多。
此次对苏谈判,苏联代表团与莫斯科和远东军区之间的联系,更是抗联监听的重中之重。为了监听苏联人的无线电通信联络,抗联准备了五部大功率的电台。抽调了十余名最好通信参谋,对其无线电通信进行破译。
在苏联代表团抵达哈尔滨第三天,其与远东军区的联络密码就被破译。第五天,其与莫斯科无线电联络的密码也被破译出来大半。而苏联谈判代表团,也许因为对抗联的技术能力,从骨子里面就看不起。自从进入抗联根据地之后,其携带密码就没有更换过。
眼下的苏联代表团此次谈判对于抗联来说,基本上已经是无密可保。除非他们不与莫斯科和远东军区,进行任何无线电联系。否则按照苏联人密码编成,即便是更换密码,也是有矩可循的惯例,破译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也正是有了这些,杨震才有这么充足的底气敢拍着胸口做出这个保证。当然这件事情,即便是对于抗联来说,也是绝密之中的绝密。除了参与的人员之外,只有杨震、李延平与郭邴勋三个人知道。
其余的人别说一般的高级干部,就连东北局都不清楚。而在眼下,更不能让这二位老帅知道。这要是传到中央的耳朵里面去,恐怕不一定会惹出什么事端来。毕竟那可是老大哥,你这么做等于在老虎屁股上拔毛。
不过虽说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底气这么充足,但是有些事情杨震还是要解释的。尤其是自己为何坚持要苏联人,提供这三种新式武器的生产制造技术以及图纸。至少要把两位老帅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别让两位老帅在注意力放在自己为何这么有底气保证的事情。
想了想杨震道:“两位老首长,不是我杨震非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非要逼着苏联人拿着他们的现役装备来交换。因为我们现在缺乏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同时也缺乏中型口径的直瞄火炮。”
“原有的波兰仿制的奥匈式一百毫米火炮,因为数量与质量的原因,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更是已经无法承担高强度的使用。缴获的日制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这还不包括大批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七五口径火炮。”
“不仅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数量不足,我们现在也严重的缺乏,有反坦克功能的远射程直瞄火炮。大部分的日制野炮,因为缺乏相对应的炮弹,或是整体设计的原因,根本就无法作为反坦克直瞄火炮使用。”
“而按照我们的计划,挺进军在此次的休整之中,在炮兵的配备数量上,要达到与抗联相同的标准。团配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