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3/4页)
曼妙绰约的身姿,杭州才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国色天香。然而,要真正去解读杭州这座城,就必须走街串巷。
街巷就是美丽天堂的“心血管系统”,街路是的城市的动脉,而巷弄是发达的毛细血管。走进了巷弄,始有“切肤之亲”,可得杭州内在神韵。当你走进元宝街,藏龙卧虎,豪奢尽藏于斯,发现杭州的富庶由来已久;走进祠堂巷,碧血丹青,浩气长存于斯,发现“杭铁头”精神由来已久;走进百井坊,中西合璧,珍异汇聚于斯,发现杭州的开放情怀由来已久;走进灯芯巷,佛光精舍,法物矗立于斯,发现杭州的文化由来已久……杭州街巷风情万种,美哉,杭州!
我受人之邀策划下城区旅游宣传手册,三走下城:夜色*的下城,雨中风情的下城,阳光明媚的下城,三种滋味一路旖旎而来,始有“拥西湖之秀美,枕运河之精魂,揽武林之繁华,舞丝绸之霓裳”城区旅游形象词之概括。西湖、运河、武林女装、丝绸是杭州旅游的金名片,下城的旅游精缩于斯。三走下城最让我感动并不是这四张杭州旅游的金名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不想再给这“天堂福地、魅力下城”以溢美之辞,作锦上添花之举。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的一大发现,我发现了打铁关,是她加深了我对杭州切肤的了解。
打铁关与我有缘,曾是我上下班途中的必经点,我是家庭观很重的人,归心切切所以一直与她擦肩而过。
今天迎着阳光,踏着新绿,似如约而至,来到了打铁关。打铁关很有历史渊源,据清朝乾隆年间进士翟灏所著的《艮山杂志》记载:“打铁关在太平乡,西接东新关,置立木栅,看守盘验,早晚启闭,以便农船”。南宋时期,这里便是铁匠聚集之地,故得名曰“打铁关”。杭州很多地名很有意思,直取市集之名,如卖鱼桥是卖鱼的、米市巷是卖米的、菜市桥是卖菜的,还有在庆春路上的盐桥(即庆余亭处)是卖盐……打铁关自然是打铁、卖铁的。打铁关本与卖鱼桥等地名无殊,只因岳家军来过,镀得金身变成打造抗金武器的地方,牵强附会也罢,做旅游就要借势发挥,打名人牌。正是因为跟岳飞有渊源,打铁关神圣起来了。
走进打铁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牌坊,气势恢宏,兼得松青柏翠,更具庄严静穆之势。由牌坊而进就可以看到十二生肖石,中华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粘糅互融,相得益彰,濡染后人,衍延至今。继往南就是有仿古两层建筑打铁关历史陈列馆,再往南又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的壁廊。岳飞手书笔法遒劲,“怒发冲冠壮怀激烈”的岳飞如跃眼前。游人面壁,虽无陈子昂《登幽州台录》千古浩叹,却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憾意,更有“靖康耻,犹未雪”的痛心,这或许是一介平民常有的历史浩叹吧!
杭州很多景点特别是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或重建后,就把它们搁置在那里。它们有些让人遗忘,剩下几个石碑以表纪念,就像庆春门、钱塘门、武林门、清波门等城门,徒剩几块石碑(当然现在有所改观,艮山门石碑那里建起了运河魂雕塑群,庆春门石碑那里建立了杭州古城墙陈列馆);有些则是铁将军镇门,拒人于外,成为人们游走的禁地,如白塔、梵天寺经幢,深锁东风已久。打铁关则不同,我看到另一种情景:人在景中,景在人间”,就像西湖 “还景于民,还湖于民” 一样,打铁关驾着这股春风来到了民间。
在这里,历史建筑与社区生活互融共存,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打铁关逗留玩味间,我看到在牌楼下一个穿着睡衣的母亲,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指着打铁关的牌坊说,这是打铁关,是岳家军扎过营的地方,而后又娓娓道出起岳飞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女儿睁大眼睛似懂非懂的听着;在陈列馆旁有个老年活动室,人声鼎沸,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晒晒太阳,扯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