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3/5页)

嫩豆腐做出来,蒸着炒着都好。

老方丈年轻时做的煎豆腐极妙,据说青竹寺最盛的一年,香客们全卧在偏堂里,专等他的豆腐出锅。

到了恒素这里,他总将水嫩豆腐铲碎。

遂不爱做了,恒素爱做五香豆腐干,做出的豆腐干黑里透红,极有嚼头,极得年轻的香客和小孩的喜欢,放在食盒里带下山去的也不少。惜乱世里,众人都疲于奔命,上山的也少了。青竹寺的月光很清,米酒很清,恒戒会就着恒素做的豆腐干喝一点儿。虽然他是和尚,但再像一个俗世中人不过了。

难得热闹,听众人说完豆腐,说粽子,说端午,说屈原投江,也说乱世里被逼得跳河。

那老香客掏出数卷经书:“早年老朽腿脚利索,去了好些大寺院,帮忙修缮寺庙,见寺里好些稀贵的经书,就抄了下来。老朽识字不多,不认识的字就依葫芦画瓢……唉,后来琐事多了,向佛的心也淡了,罪过罪过。”说罢,郑重地将经书递于恒素。

恒素心下一动。

天色渐暗,恒素取了一串粽子,拿了经书往山下走去,不多时听见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声音铿锵有力。沿路而下,百来个石阶已成型,石阶不宽,也就容两步宽,但终于算是有路了。石阶上,有一人,坦露上身,挥汗如雨,手拿钻凿一下一下的凿着,极艰难,极认真。

恒素走向前:“迟衡施主,吃粽子吧。”

迟衡放下钻凿,坐在石阶上,将粽子解开,大口大口的吃,粽香浓郁,口齿留香。

恒素靠在火堆旁好奇问:“迟衡,你这火烧水激的法子好使吗?”听上去岩石好像很容易酥裂开来,但石头终究是石头,再酥也是石头,不是豆腐。凿石不止要的是力气,还有耐力。

试问,谁能埋头凿石,夜以继日呢?

恒素在青竹寺里长大。

青竹寺在玢州,大部分时候恒素呆在寺里,偶尔出去化个斋。文安一十九年元月,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去了曙州。因曙州有个极大极兴盛的寺,三年一会,方圆几千里的和尚都要去听曙州那寺里的方丈说法。说说法,也有和尚是斗法去的,十分精彩。方丈老了出不了远门,就让恒素去听一听。这次恒素算是开了眼界,才知真正的和尚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他也不卑不惧。各有各的过法,和尚也一样。

恒素很喜欢听人诵经、论经、辩经、看别个和尚是怎么过法。

便那寺里呆了几个月。

回时,在曙州的一个崖底下,恒素发现了浑身浴血的迟衡,肋骨断了好几根。出家人慈悲为怀,救起之后,迟衡却始终一副厌世的模样。恒素怕他再想不开,索性带回了玢州青竹寺。

迟衡在寺里躺了一个月,青竹寺很清净,早晨露湿衣裳,傍晚红霞如丝如缕,每天坐看云起云灭,有一种极为澄静又极为孤寂荒凉之感。

是的,尽管满目绿意,但总是安静的,坐在湿漉漉的绿意之中,荒芜顿生。

某天,迟衡带伤坐在石佛前。

坐了三天三夜。

发愣了三天三夜。

忽然就没头没脑地说要开凿一条石路,问恒素,问恒戒,最后问到了老方丈那里,老方丈眼皮耷拉着,一捻佛珠说:随遇、随缘。恒素就给迟衡找了凿石工具,以为他是一时兴起,谁知这一修就修上了,到了晚上,迟衡也不回寺庙了,裹着衣裳随便往哪里一躺就是一晚,第二天继续凿石开路。

恒戒是不管他的。

老方丈也不管。

只有恒素给他一天送两顿饭来,前两天,迟衡忽然说要凿石硬碰硬,一天凿不了几个台阶,不如火烧水激来得快。恒素是不明白,由着他砍树生火,果然快了许多。

见他心诚如一,虽然不是僧人却比僧人还虔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