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4/4页)
在戏志才的帮助下,张飞很快便使得襄平局势稳定下来,配合刘晔给出的拉拢民心办法。士族中本就对于公孙度有所不满之人,成为了第一批“志愿”,在他们的影响和以身作则下,也有更多的被指出后陷于软禁中的士族中人渐渐表示出了“愿意合作”意思。
见情况展得极为顺利,张飞在与戏志才商议过后,便作出了立即攻打现时兵力依然未曾齐备地新昌县,并出信报回于刘晔,而刘晔看完之后,只取过地图略作查看,便清楚地感觉到一个战机出现在眼前……
卷八:刘曹联盟 第三五章 决胜之地
“刘晔将会亲自至襄平指挥?既然如此,看来吾亦不好躲避,终需得与这位安平侯会上一会……”
当公孙度得到这个消息后,本来就不算好的心情更是渐渐沉底。载自只是与张飞这名刘晔属下大将交战,他便是措手不及,连失两县之地。如果他再想到刘晔亲来,当然不会像先前那般丝毫不放在心上。
至于他为何能够如此迅地得到消息,这却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刘晔将来之事,已通过书信让张飞和戏志才知晓,他们当然得早作准备,不仅在攻克新昌后未乘势追击,更是将部曲分于襄平、新昌两处,作暂且防守胜利成果姿态。而且襄平与新昌城中,并不乏为公孙度暗下继续效力的死忠份子,这等大事当然无法隐瞒。
于是,便在七月五日,刘晔领着八千增援军士刚刚启程行至辽东属国境内,尚需得三日方才能到达襄平时,公孙度便已知晓此事。
实际上,张飞与戏志才在这个时候选择防守姿态,却也并非仅是为了使得刘晔来到后,他们的胜利成果不失,而是有着其它的顾虑不得不说,当公孙度反应过来,面对着危机时刻全无保留地大肆征集兵员,直接以青壮为主参与守城,原本的正规军也被打散成为了中底级军官,以此不惜血本的态度来面对张飞的攻城大军。
在短短的十天时内,安市、平郭等紧临于襄平,新昌两县之地的守备兵员竟然达到了每城约有三万守城军力的地步,并且日夜巡防,严加戒备。
再加上投石车的投弹补给并非那般容易,张飞想要再攻下任何一座城池,只怕都得付出不小和代价!
这个时代的攻城,处于第一批攻击队列的死一生”来形容并不为过,无论素质多么精锐。装备如何精良,在面对檑木、石块,滚油、刺击时,都是如此情况。
故而其余诸侯,稍稍知兵,往往会将羸弱老兵。或直接便是驱赶百姓来参与攻城,以图消耗掉相当的守城物资,最后才由主力来攻城。“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中这些无辜之人可算是占了绝大多数。
刘晔不喜如此,这是一个既定的策略,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所以,刘晔会在攻城器械地改良补充,教导属下“以智取胜,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一贯领兵作派等等方面不懈余力。那么作为刘晔最早一批,同样也是礼敬有加的张飞,当然清楚地明白这点。
现今只从襄平。新昌两县平定情况看来,便可知晓辽东百姓们对于刘晔的了解依旧只是限于传言,对他们这些官兵,也多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想使得他们完全归心,这却需得时间。
以此推之。想用攻心战术引诱对方城中兵变。开城相迎却属太难。故而即使有把握以损伤不过五千地代价再拿下一城。转载自张飞却也作出了回防选择。
面对刘晔将来局面。公孙度知晓某些事情。终是需得他亲自与刘晔交涉一番
战争是政治地延续。政敌并非永久。战争对手当然也不可能永远对立分明!就算要战。却也得在合适时机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才是聪明人所为。公孙度不蠢。所以他也立即了然于心。命令其长子公孙康与其二弟公孙恭坐守于西安平。自己便领着一万大军开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