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3/5页)
脚递取名叫……顺风快递。”
大臣们眼角直跳,汤右曾和田从典都在会场上,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里看出了让人骨寒的三个字,可这名字,并没犯什么忌讳吧?
“东主黄斐,专mén写了帖子,为自家招揽生意臣家人自江南回京,恰好收到了这么一张,上面写着……”
接着这话,终于让大臣们的战栗从眼角浸到了心底,又来了!
“看这两句,清晨顺风去,明日客颜开!”
赵申乔将一类似打油诗的东西念了出来,而读到最后两句,已经绷起了一根弦的大臣们都是心netbsp;御座上,一声冷哼如冰山一般压下,接着就是康熙毫无情感的言语
“赵申乔为钦差,会同刑部,彻查此案!”
一个“案”字出口,结论就已经定下了,而赵申乔要去干的,不过是决定死多少,流多少。
“此类急脚,着各地督抚彻查,有无悖逆妄伦之语流传。所有东主和业下人丁,重造保甲,每趟行程、递送之物均令详尽报备。若有不实,追官至督抚!”
康熙接下来的谕旨详尽周到,主旨鲜明,那就是借此案震慑这类急脚,再将管制的责任丢给督抚。有这样的压力在,督抚自然会去禁绝,不必朝廷和他出面来担这名声。
“看来是南书房早已议定好了的,只是之前没落脚之处,可巧赵毒蛇就送上了一个。”
汤右曾这么想着,就见田从典也看了过来,两人心有灵犀地低低一叹。
于是在康熙年,自《南山集》案之后,又一桩文字“案”就这么生了。
可“扩大会议”并未就此结束,康熙丢出了一个新的议题,起初还让众大臣mí惑不解。
“朕观这急脚,何以能向民人招揽生意,靠的就是快蛟船……”
康熙一边说着,一边在回想李煦自苏州来的奏折,其中就说到了这快蛟船,“以脚踏转桨,几人轮换,穿行江海,一日能行五百里。由上海县至广州府,竟只需十来日,此还非急行,而是一贯之。”
大臣们都还不怎么明白,康熙接着说道:“而这快蛟船,虽是江南所造,可依赖之滑轮、转桨,却都来自广东。让朕不由想到了广东的玻璃、泥石和洋式马车。”
听得这话,不止汤右曾和田从典,在场至少一半的大臣心中又都是一震,这震撼,比刚才赵申乔掀起新一场文字狱更为猛烈。
他幽幽叹气道:“奇技yín巧果然生秽邪,我看这广东,也该好好涤dang一番了。”
沉默了好一阵,大臣们纷纷言。康熙用上“涤dang”一词,那就是比文字狱还要命的大变,不仅官场要大动一番,说不定还会将前不久张伯行奏请再度禁海的大文章拿出来讨论。
最先开口的居然又是赵申乔,而让大家讶异的是,他居然以“持重”之论,劝皇上不可轻举妄动。开始大家还不清楚他的用意,后来听到“广东一地,今年以来,钱粮纳库最顺,地方商捐涨了五成”,这才清楚,原来是广东成了他户部的模范单位,自然不愿意出什么动dang。
赵申乔开口,其他大臣也都上了,汤右曾和田从典也以“去弊兴利”的观点,主张不必大动干戈。
听着大臣们几乎一面倒的意见,康熙暗暗咬牙,脑海里又飘过昨日马齐的意见,那家伙也说不能大动,为什么呢,因为粤海关和太平关风平1ang静,收入稳增。
“银子!就知道银子!这帮汉臣,就跟前明那些东林党一个德xìng!满口仁义道德,眼睛却总是盯着银子!南方汉人,若是将这些奇巧心思用在了军器上,我满人江山,又怎能继续坐稳下去!”
康熙心中冷哼道,他强压怒气,就在思忖该找什么样的借口,将他的想法推行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