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4/5页)

臀下挪了挪,敲敲靠在赵云身上,故意装作忘记的模样,问道。

“讲到那岳鹏举大败金兀术,那奸臣秦桧使计连出十二道金牌……”

“……就在岳家军即将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1卷有女苏岩31。忠君

说完了岳飞的故事,庙内一片沉默。

多数人有感于岳飞的忠心耿耿,对秦桧之徒痛心疾首,恨不得那人生生的被唾沫淹死才好,对帝王,他们反而没有过多的去想过——在他们心中,帝王始终都是高高在上的,哪怕是被谈及,都是一种亵du。

所以,没有人说起帝王的昏庸,他们只会觉得帝王是被权臣所蒙蔽。当然,他们也只把这当做一个故事,却完全没有想到,故事中的帝王,与灵帝是何其相似啊!

灵帝已于两年前去世,说是去世,应该是天天惊惧之下被吓死的。如今已是初平二年,献帝刘协已经做了两年史上有名的傀儡皇帝——先是董卓,后又有曹操。然而说起灵帝,天下有识之士没一个不摇头的:此人爱财,偏又最是小气,哪怕是自己的臣民遭遇了天灾,也不肯拿出国库的银两赈灾。虽然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缺点,然而对一位国家的帝王来说,却是会导致家国倾覆的蚁穴。

而且,他信任权臣,任人为亲,虽然没有太面积的残害忠良,却也导致忠良离。与苏岩故事中的那位昏庸帝王还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

换做让别人听了去,难保不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联想。而苏岩其实就是在说故事,她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拿来说,除了是为了给枯燥的旅途添一点趣味外,也是想通过故事告诫一下赵云——其他人想听恐怕也不会听得懂,这些人当中能听懂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果然,赵云沉思了好一会,终于抬起了头,那双眼睛里,似是迷茫,又有一丝明悟:“岩儿,你说,难道忠君爱国是错的吗?”

苏岩耐心的给他解释:“忠君爱国自然是不会错的,但要看你忠的是什么样的君啊!你看看,故事里的这位天子,罔顾忠良,一味听信权臣之言。你忠于这样的人,就等于是在害自己的国家,又何来爱国?君与国,孰轻孰重,子龙哥哥总分的清吧?”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岩儿的意思我明白,民与社稷便是国之根本,与君主相较,确实更重要。”赵云点点头。

“如果你这样想,才是错了。”苏岩摇摇头。

“岩儿何处此言?”赵云奇道。

“你要知道,现在咱们还是在封建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懂不?额,这个就不结实了,但是在一般老百姓,也就是你的心中,天子其实就代表了社稷,代表了国家,如果没有天子,也就不会有社稷,国家也不复存在,那么你——就是流民,没有安定的生活,流离失所,什么都没有。”

“难道孟子先贤错了?”

“不,他没错。但是你要想到他们当时的社会状态啊!诸侯、士大夫,他们都是主,在那个时代,小国覆灭是很频繁的事情,所以民对于那些‘主’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孟子正是看到了这些,才提出了民为重的思想,其实是没有错的,”

“岩儿,你能不能,不那么绕?”赵云有点头晕了。

苏岩也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她不但历史不行,地理很差,就连政治也不太好。结果绕来绕去,把赵云给转进去了,连忙道:“我的意思就是,不是不忠君,而是要会挑,挑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