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5页)
这可惜他这个幻想还未实现,上郡县的大军已经杀至永济渠,而南荒林的守军也出奇的顽强,胡人各部久攻不下不说,还损兵折将。
这种情况下拓跋野想要翻盘,简直比登天还难。
拓跋野绝非常人,知道在拖下去,自己只怕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了,他召集麾下的头领去迎战上郡县的官兵,派出去的兵马都不是自己的嫡系。
而其他胡人部落以为拓跋野倾巢而出,抵御大楚官兵,也不会料到他即将要逃出永济渠。
拓跋野手下除了五十骑是他的心腹旧部外,其余的胡人全是族中和关系一般的男子,他知道这群人信不过,但是想要逃出永济渠,就必须利用这些人做诱饵,这样才能给他提供出逃的机会。
很快,拓跋野又派出一支轻骑兵迎战上郡县的官兵,这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直对上郡县官兵主战的拓跋野会突然逃走。拓跋野的部下都是骑兵,无法像山贼精兵那样翻山越岭,可若要这些骑兵放弃自己的战马,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况且没有战马的骑兵也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价值。
只是拓跋野急于逃命,也顾不了这许多,骑着战马逃跑一来目标太大,而来逃脱不易。最后拓跋野咬咬牙,令他麾下五十心腹骑兵放弃战马,步行逃脱。这五十人是拓跋野的心腹,对他的命令完全是无条件服从,他们虽然不愿放弃自己的战马,但又不敢违背拓跋野的命令。
无奈之下只得步行护送拓跋野离开,永济渠早就乱成一锅粥,无论是苏毅也好,还是其他胡人部落也罢,都没人关心这五十多人的逃兵。(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拿下永济渠
孟海带着桃花寨最精锐的骑兵一路冲杀,余下的胡人要么跪地投降,要么冒死突围,一些走投无路的胡人干脆一头扎进南荒林,继而被蜂拥而上的山贼砍成肉末。
当然,永济渠的胡人众多,其中一些部落的胡人十分凶残,比如通古斯族,他们是标准的关外蛮夷,不仅粗俗,而且手段残暴,面对上郡县的大军,他们无力抵抗,只得想尽办法突围。
这些胡人虽然凶残,不过他们能不能逃出幽州,活着回到关外,还很难说。如今刘虞被五斗米教牵制,已无法给永济渠的胡人提供帮助,甚至都不能制止苏毅对这些胡人的追杀,幽州的百姓对这些胡人深恶痛绝,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别说苏毅要派兵追杀他们,就是沿途的百姓都不会放过这些胡人。
直到此时,永济渠的胡人才知道什么叫做众矢之的。他们开始后悔平日里没有留下退路,以至于现在如此的被动,只可惜一切都已经晚了,苏毅派出一支骑兵追杀他们。同时,幽州各地的村庄势力也开始围剿这些胡人部落的逃兵。
从战争爆发到结束,永济渠的胡人始终没有等来上饶县的援兵。
苏毅出兵永济渠的消息早就走漏,宇文泰对此踌蹴不定,失去了先机,白白便宜了他。
永济渠对苏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桃花寨想要冲破纵横山脉的枷锁,必须要在纵横山脉外围占据一定的势力,同时也要有能解决粮食储备的土地。
此处水土肥沃,地理位置奇特,正好利于苏毅耕种粮食和桑麻,桃花寨收留了不少逃难的百姓。不愁没有劳力耕种粮食,拿下永济渠,既除掉了胡人这个隐患,又解决了粮食无法自产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苏毅成功的拿下永济渠。也在上郡县树立了威信,对他日后掌控上郡县有着莫大的好处。
苏毅派孟海追击胡人残兵,自己带着剩下的人手打扫战场,此战收获颇丰。
永济渠土地肥沃,居住在此的胡人比关外的胡人要安逸舒适的多,牛羊无数,各种肉干、烈酒更是数不胜数,除此之外,苏毅还缴获了大量的箭头。其中有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