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5页)

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早晚喝粥,于养生大有裨益,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切勿贪凉:剧烈运动后不洗冷水澡,不要吃过多冷饮;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尤其晚上睡觉时不要直接吹风扇及空调风。

积极锻炼,劳逸结合:前面说过夏季因季节特点决定人一般懒言少动,日久则会导致气虚,因而还应多多锻炼,增强体质。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休息,切不可经常熬夜。

中暑

中暑是发生在夏日酷暑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当人在高温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或活动,而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温度较高和通风不畅,亦可发生中暑。盛夏,年老、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轻者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重者突然晕倒、面色苍白、无汗或大汗淋漓,呼吸不匀、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因此本病属急症范畴,应及时给予救治。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解开衣扣和裤带;用手指掐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以促醒;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擦身,还可用风扇向患者吹风以散热;病人清醒后,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最好服用仁丹、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重症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中暑的发生呢?

首先,防暑降温。露天作业要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直晒。出门时要戴太阳镜、遮阳帽。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避开最热时间。还须多饮水,“暑热伤津”,通过饮水一方面补充消耗之津液,另一方面,饮水补充了汗源,通过出汗有利于散热。从事户外活动时应随身携带防暑药如十滴水、人丹等。。 最好的txt下载网

去“火”宜食补与药补相结合(4)

其次,要睡好,吃好。睡好吃好才能养足津气,补充消耗。吃的方面可选择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量少的优质蛋白食品。还有豆腐、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多吃各种瓜类,多吃苦味菜,如苦瓜等,因苦能泻热,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此外,不要饮用烈性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炎热的中午在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再者,中药调养。可以适当选用中药中益气养阴之品以防暑热。如太子参、麦冬、玉竹等。夏月里煎汤频服对身体大有裨益。

夏季腹泻

“上吐下泻”俗称“闹肚子”,是夏季常见病症,无论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西医称之为“急性胃肠炎”,而在祖国医学中则属于“泄泻”范畴。

所谓“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何以夏时多见此症?当此之时,人体阳气发散于外,易出汗,对肠胃的照顾就显得较弱,则消化功能减退;脾胃按五行属土;主运化水湿,此时气候又潮湿多雨,湿盛于外,易内侵而损伤脾胃,致使运化失常,所谓“湿盛则濡泄”。且此时天气炎热,人们多食瓜果凉物,重伤脾胃,尤其此时食物多易变质,稍有不慎则“病从口入”,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我们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其实预防本病的重点就是防止“病从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问题,就会减少腹泻的发病机会。

第一,切勿过度饮食生冷。夏日气温较高,人们大都喜欢饮食生冷,但如过多寒凉之品入胃,就会使寒湿凝滞脾胃,从而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