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2/5页)
一天继续赶路,争取用3天时间到达威海卫。”
“等到了威海卫,西行150公里就能进入风平浪静的渤海湾,一直走就是天津港,只要不遇到恶劣天气,整个航程约为13天左右。”
赵怀忠哈哈一笑:“好,只要13天能够顺利抵达天津港,一切都来得及。”
众人都很乐观,两艘300吨级战船为了适应长江水战和快速巡逻,拥有高低搭配的两根桅杆,分别安装纵横两种新式半硬帆,速度比500吨战舰级快上不少,操作也很灵便。
如果顺风顺水的话,按照里程计算11天就能进入海河抵达天津港,甚至能直接进入运河开到通州。
可这条航线朱道临没走过,他感觉自身的航海经验很缺乏,很难预判进入黄海之后会不会遇到大风大浪,加上船上官兵都是新手,遇到艰险很容易产生混乱,可谓隐患重重,令他忧心不已。
尽管如此,朱道临还是不希望影响大家的情绪,更不想影响到目前还算高涨的士气。在他看来,只要小心谨慎,不远离海岸航行,就不会出什么大事,大不了就近靠岸,停止前进,休整个一天半天再走。
***********
ps:今天是农历冬至节,中国北方要吃饺子,南方则吃汤圆,而山东和四川许多地方却喝羊肉汤!
小火在这里祝福大家节日快乐,生活美满幸福!(未完待续。)
第二八五章 碧海扬波
两艘排水量300吨的战船驶离海岸10公里掉头向北,南方吹来的暖风更为强劲,双桅杆上的改良型半硬帆具有的优势得到体现,很快调整胀鼓鼓的风帆角度,利用风力顺利提高航速。
风大海浪也相应增高。
不到1米的浪高对于水师官兵来说很正常,对首次乘船航行于大海上的几位勋贵子弟和三位小太监就要命了,从掉头向北加速行驶开始呕吐,一直吐到黄昏时分,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才停止,被水师新兵背进船舱躺下仍然干呕连声。
唯独徐文爵最精神,一直陪同朱道临站在甲板上,得益于他老爹从小带他上水师战船玩乐,他比船上的官兵更快适应海上颠簸的航行,虽然他以前从来没有出过海,但表现不比任何人逊色,整个下午都端着朱道临赠送的望远镜,与领航的年轻百户一起根据沿岸地形和地名,准确计算战船航速和方向。
令朱道临感到意外的是,人到中年的太监赵怀忠没有半点儿晕船的迹象,除了两次到船艏下方的厕所小便之外,其他时间他都坐在甲板上的小方桌旁,用毛笔在泛黄的空白信纸上记录的经过和航行情况。
赵怀忠在摇摇晃晃的船上竟然还能用漂亮的馆阁体整齐写下十几页纸,令朱道临和徐文涛大为佩服,直到天色灰暗他才停下,高兴地说他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
由于海况不错,湛蓝的天空繁星点点,能见度非常好,三至四级的东南风颇为稳定,朱道临和舰长陈瑄、大副李敬尧商量过后,决定不做停泊继续航行。
船上官兵开始轮流进餐。全身无力满脸憔悴的张德义、常延竣、赵立本和他们的六名随从、三名小太监先后被扶上甲板,在朱道临的反复劝慰下,艰难地喝下特意为他们熬煮的稀粥。
半碗粥没喝完,除常延竣和一个16岁的小太监,其他人又呕吐不止,弄得甲板上一塌糊涂。朱道临只好吩咐士卒把他们送回去躺着,和徐文爵几个一起走到船艏聊天,让士卒们冲洗甲板。
次日上午九点,两艘战船比预计时间提前3小时抵达盐城正东8公里海域。
朱道临通过望远镜观察沿海两个造船作坊、延绵不断的盐田和袅袅升腾的青烟,沉思良久仍然弄不明白,转身询问身边的徐文爵和大副李敬尧,结果两人也不知道,最后只能向躺在边上晒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