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3/5页)
林岚道:“既然寇国师想谈通商,也好。”
“也好是个什么意思?”寇南狐疑道。
“通商不可能放开全境,如今两国虽然有意谈和,不过这关系还没有好到边境无兵卒的地步,所以我建议设立一个交易的场所,而这个场所,干脆就设立在独孤城,由两国共同治理,您看如何?”
林岚这个建议一提出来,杨为理眼睛瞬间一亮,这主意,还真别说,有点意思。
独孤城一旦成为两国共同管理的一个贸易城市,那么也就意味着大京朝对于独孤城重新有了掌控,这面子上也过意得去。
寇南一愣,“独孤城用作贸易?”
“不错,既然两国当年战起独孤城,如今铸剑为犁,用独孤城作为两国缓冲地带,则是再好不过了。”
寇南的眉头紧皱着,其实大夏内部的矛盾,不比大京朝来得少,起兵拨乱,大量的钱粮,自然得靠交易获得,不然西北部落终究是夏皇的一块心病。
“这个倒是可以商量。”
林岚笑道:“这个没的商量。”文书官员早已将林岚提出的那条约朝宫中传过去,要想谈成,自然还是得通过赵涵的意思。
寇南闭目养神,衡量着利弊。无疑,独孤城设做贸易的集聚地,对于大京朝来说,就像是有了一个缓冲之地,一旦情况有变,对于玉门关也不会造成什么巨大的损失,这撤兵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每年养着十万西北军,对于大京朝的财政来说,也是笔庞大的开支。兵除了要吃要穿要用,他还得要钱,林林总总加起来,每年都要四五百万两白银,当然粮草、军械已经折算入这笔钱之中,有多少是流入朝中官员的口袋,就是个未知数了。
官员急匆匆地从外边跑来,在林岚耳边低低地耳语了几句。林岚便笑道:“怎么样,寇国师考虑地如何了?”
“通商设在独孤城……”寇南点着头,“林爵爷这个条款,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还得回朝问过我大夏国主的意思。”
林岚呵呵一笑,道:“寇国师方才还说能够代表贵国之主的意思,现在又这套说辞,是不是觉得有些过于敷衍了。”
“这……”寇南面露尴尬,这林岚总是弄出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让他疲于应付。按照他事先料想的,大京必然是会在玉门关外的土地做文章,只要不是独孤城,这玉门关外的土地,爱拿多少拿多少,这便是谈条件的诱惑,然而林岚直接要将贸易区设置在独孤城,那就有些值得思考了。
“若是如此,那独孤城与玉门关之间的二百里地,又该如何?”
林岚微笑道:“这就涉及贵国第二个条约了。既然要撤军,那么干脆两国都做出些善意的举动,这片地上的大夏驻军也都撤了,响应的,玉门关之内的十万王师,我朝圣上方才说了,在三年之内,撤去一半,五年之内,仅留三万精兵驻守。”
寇南点了点头,说道:“西宁军呢?撤还是不撤?”
王言冷冷一哼,道:“寇南,不要得寸进尺!岁末都是你们大夏的流寇入侵北关,杀我朝子民,抢粮抢货,我西宁大军,何时越过北关长城?”
事实上,西宁郡王也是力不从心。长城防线这么长,十万西宁军不可能将战线拉得如此长,只能分兵驻守,以点连线,又有烽火台传讯,才能保北关无恙,至于个别流寇,那是防不胜防的。
寇南沉默了,他倒是想要西宁军破关北上,这样大夏的王师直取大京京师,如同探囊取物。
林岚见到寇南不语,便道:“至于这第三条联姻,我看就不需要写入条约之内了,若是这和谈只能靠联姻维持,那么太过薄弱了。前边两条款项,麻烦杨老再好好和寇国师斟酌探讨一番,大致拟好初步的提纲,好用作最后的落实款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