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4/4页)
协和曹操面子,“偷袭”朝廷高官,“劫走”朝廷重犯,简直是嚣张的没边了。而且更可笑的是,事情都过了一夜。若非是献俘使团方面送来消息,这么一大帮子朝臣武将。竟然一个不知?
刘协脸色冷了下来,下意识的便直视立于身边眯着狭长的双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曹操,像是要厉声问责一下,但见曹操轻瞟过来的目光,却是心神一凛,放低了声音问道:“曹卿,这究竟……究竟该如何是好?”
刘协本来的确是想好好问问曹操当初信誓旦旦的说要保天子周全,为何这许昌周边竟然还会出这种贼情十分嚣张之事的,可话到嘴边,刘协却是突然变了口气。曹操刚刚的眼神太像某个人了,就像是当初那人在奉先帝遗命,将刘协推上了帝位之后,立于玉阶之下时,看刘协的目光一模一样。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刘协并不知道这目光的含义,也不想知道,只是唯一让刘协记住的是,同样有过这种目光看自己的人,最终已是因为意图不轨,而死于吕布之手,而且世代被钉上了国贼的名号。刘协不知道眼前这位平日间颇给自己面子的骁骑大将军会不会最终也变成那样,但这眼神却是让刘协不自觉的退缩了。
“劳陛下垂询,臣惶恐之至!只是此事来的突然,中间又牵连太多。臣须得着人详查之后才能回奏陛下!”见刘协本是满脸怒意,像是欲要对自己厉声问责,却不知为何临了却是问出了这么一句。曹操脸色微变了变,眼眸中难掩的闪过一抹浓浓的失望之色。曹操身为汉臣,内心中其实还真是希望刘协能针对此事大胆说出几句问责之语的。毕竟这大汉天下目前真的是太需要一位能镇得住宵小的强势天子了。曹操的确是有大志不假,可曹操本心想做的乃是周公,而不是王莽。看到天子竟然连有救驾之功的臣下的眼神都害怕,就像是精锐兵士失去了战心一般,与之前那个敢喝问董卓“劫驾还是救驾”的圣明之象已是相去甚远,曹操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失落的。更何况若只是天子陷于贼手数年,心性有了些偏颇倒也还罢了,悉心辅佐也还能撑得上是明主。只是这朝中,却并不是人人懂得他曹操这般心思的。曹操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天子另一旁正嘴角微露几分嗤笑之意的国舅董承。
“陛下!青州献俘使臣遇袭,押解重犯被劫,臣以为陛下理应立刻下旨申饬问责有司,并连同问责武亭侯秦某大意失责之罪才是!”董承似乎注意到了曹操的眼神,嘴角勾起的角度愈发大了起来。
秦旭有没有遇袭,受伤重不重,董承其实并不关心,巴不得秦某人果真死在乱军之中才好,还能省却不少功夫。董承真正在意的是消息中所猜测的所谓贼子骑兵的真实目的。只为劫人?开玩笑,这等说辞来三岁稚童都骗不了。秦旭自临淄开拔之日,一路上有的是荒郊野外,既然能在守备严密的许昌周围来无影去无踪,那为何还要冒如此大的风险行事?这不合常理啊!
不过董承对此事的推测,倒是还真没怀疑到秦旭和郭嘉头上。倘若传国玉玺真的如同传言那般,被陶商着人自袁术处窃走。那秦某人弄出这一出来便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除了能证明那神器下落的传言果然是真不说,还极其容易被人联想到是不是可能已经被吕布所得,只不过是同那孙坚、袁术一般不愿意将之献给朝廷。
之前还好说,大家自家心思自家知,对此事即便是知道,也都会藏着掖着,彼此心照不宣而已。可经过了袁术之事开了个坏头之后,这神器已经是个烫手的麻烦,董承尽管愤恨秦旭,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