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页)

那些民众指责张将军?我无法用孱弱的文字表述自己混合而成不是酸咸而在苦楚之外的感受。

爱国的情怀非只一种,张自忠选择了荆棘。他的行为,已经完全是别样层次上对民族一种苦爱,是一种含泪的凄异壮烈的美。

在西北军里,张自忠向以带兵严格,部下勇敢善战而著称,西北军里流行的顺口溜:“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

张自忠字“荩忱”,“荩”是“荩草”,本为一种植物,看似柔弱,《诗经》里面有一句“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荩臣”引申出去便是“忠臣”。中国人的字和名是可以互相解释的,字号刚好解释了本名。而惟独“张扒皮”这个绰号显得那么刺眼,那么冷酷。扒皮,其实说穿了就是对犯错士兵打军棍、关禁闭,对临阵逃脱的人毫不留情抬手就地枪决的冷酷。然而这种冷酷背后,是否让人感到他疾恶如仇的不苟和果决?

张自忠将军在北平和日本人周旋一周后脱险,然而,汉奸的帽子压得他抬不起头来,记得李敖在《大人格与小人格》中说:小人格的标准是匹夫匹妇的层面,是随波逐流的、依附权势的、“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的,这种标准的泛滥下,胸怀大人格标准的英雄豪杰,都会长期遭到舆论、谣言、群众、世俗的打击。所以,“父子责善”的贤人匡章,全国说他不孝;“弟死不葬”的志士张良,社会说他不仁;周公旦被诬不利孺子;直不疑(人名)被诬与嫂通奸;马援被诬贪污;袁崇焕被诬反叛;张自忠被骂汉奸,蒙羞六七载;岳飞不得昭雪,沉冤二十年。……多少大丈夫,在“小人格”标准下,都变成了“人格有问题”的下三烂。

张自忠:悲哉,上将军(3)

写到此处,我的心一阵抽搐,当袁崇焕在千刀万剐,那些薄薄的带血的人肉被皇城根下的北京胡同里的民众吃掉的时候,公道在谁的心里呢?

张自忠留平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大哗,皆曰可杀。北平街头也纷纷传闻:“出了汉奸了,仗不打了。”二十九军官兵得知此信,也纷纷把张自忠的照片撕得粉碎。

张自忠在北平市长任上只短短八天,就宣布辞去一切职务。两天后,他化装离开了北平南下,舆论界对他的攻击指责还是有增无减,一位朋友写给张自忠一个字条: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若是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在将军转赴南京的列车上,当列车行至徐州站,突有三十多名青年学生拥到头等车厢的门前,要求上车搜查“汉奸”张自忠。但学生代表未见张的踪影,只好下车而去,也就在这时,南京国民政府下达命令,以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将其撤职查办。

张自忠失望了。我不是为英雄讳,在人们咒骂张自忠汉奸的时候,他确有点迷茫了,他“开始沾染嗜好,抽起了鸦片烟。”从他抽起鸦片看,我们能体悟他的内心已经被折磨到了何等地步!

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张自忠却被赋闲,他形单影孤地困处南京,整天无事可做,度日如年。有人说,落魄与失意者是最易与鸦片结伴的。张自忠本是一名英勇无畏、意志坚毅的军人,他身经百战,历尽艰辛,不知闯过多少难关险阻,然而此时此刻却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力,实在令人感慨不已。由此而见,一个人,无论他怎样坚强,也总有其脆弱的一面,有时脆弱到了不堪一击。

佩剑将军张克侠来到南京看望张自忠。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往见荩忱师长,其貌憔悴,心绪不佳,闻已染嗜好,诚为可叹,宴安鸩毒真不虚也。余勉以自重自珍,来日方长,是非可明,彼有惜别之意。良将难求,余当助之。”

我们不难设想,张自忠将军后来一死报国,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