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760年)。该本共八册,止有七十八回,前八十回中仅缺第六十四、六十七回。其中第十七、十八回没有分开,第十七回首叶有批“此回宜分二回为妥”。第十九、八十回尚无回目。第二十二回至惜春谜为止,未写完,末尾空叶有批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夏,畸笏叟。”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此本是“脂本”系统中保留最完整、批语最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本子。此本原为徐星署收藏,后归北京图书馆。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时,所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及六十八回中的一段文字用清蒙古王府本补入。 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的抄本,由于书内题有“庚辰秋月定本”,故称庚辰本。庚辰本现存七十八回。1一63回、65一86回、68一80回。其中17回、18回两回未分开,因此它算一个基本上完整的抄本。关于这个抄本流传的情况,我们只知道它在1932年由徐星署收藏,后归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此之前它是由谁收藏,怎样到了徐星署手中,是不知道的。

庚辰本是一个学术研究价值很高的本子,先后有不少红学家写文章论及过它。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现存回最多的一个本子;第二,它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曹雪芹生前最后一个本子。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庚辰是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离曹雪芹去世仅两年。第三,它集中了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中的最主要的部分。

第三节 手抄本(下)

第三节 手抄本(下)

本节介绍其他的九个手抄本。

(1)戚本。即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八十回本的底本。此本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此本中庚辰本所缺的六十四、六十七回已有了,第二十二回已补全。由于戚蓼生为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进士,故此本又称己丑本。又有大字本和小字本的分别。宣统末年(1911年)初印时为石印大字本,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字。前四十回有狄葆贤的眉批,指出此本与通行本文字的不同之处;1920年及其1927年有正书局又出版了小字本,每半叶十五行,每行三十字,后四十回也加上了眉批。

从种种迹象来看,戚本是脂本系统中较晚的一个本子。如第十七、十八回在较早的脂本中都没有分开,戚本已分为两回,并且分得比己酉本、梦觉本较为匀称;第二十二、六十四、六十七回残缺的部分都已补齐;没有眉批和行侧批,而句下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都有,这很像是经整理过的;脂本中原有的少数“秽语”,在戚本中已作了“处理”;只称“石头记”,而不冠以“脂砚斋重评”字样;所有的脂批原有的“脂砚”的署名,都删掉了。在诸“脂本”中,此本为后人发现并付印最早的一部本,也是各本中最为完整的一个本子。1920年,鲁迅先生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写《红楼梦》一章时所引用的文字都是根据此本。

从版本史的角度看,戚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程伟元、高鄂续《红楼梦》后,百二十回本独霸,八十回湮埋。是戚本的出现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另一种版本的《红楼梦》。,

(2)列宁格勒藏本。该本共八十回,祖本年份不详。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被一个随俄宗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带回俄国。此抄本有批语三百余条,有一些批语与其他脂本相同。其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不缺,而第七十九、八十两回未分开。现收藏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他所。1986年,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共同编定,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在《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中。列宁格勒藏本(简称列藏本)是流传到国外的抄本中最有价值、最为完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