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 (第1/5页)

第四百七十五章:帝心

转眼间;已到了十二月二十五。京师里已经有了新年的气氛;近来京师里头的变化极多;这过年也比从前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可是真要说变化在哪里;却一时也谈不上。

不过在内阁六部;气氛还算是轻松;除了讨厌的京察之外;今年确实是一个好年。

各地汇总来的各种消息;都还算不错;尤其是大明朝流民遍地的顽疾似乎一下子有了好转的迹象;其实大明朝现在最大的问题倒不是某一处灾害;如今建朝百年;最大的问题是流民的问题。

想当初太祖立国到现在;大明的人口已经增加了十倍;而土地却没有增长;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户因为失去了土地变成了流民;这些人不事生产;事实上就算想事生产也没有土地供他们耕种;因此就只能四处游荡;泛滥成灾。

有了前朝的借鉴经验;任谁都知道;人一旦没有了事做;失去了生计;就会引发极大的问题;弘治皇帝固然圣明;可是唯一的缺憾就是不够强硬;使这兼并土地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大量的流民一旦涌现;后果是极为可怕的;到时候一旦有人居中煽动;朝廷就必须平叛;一旦出现民变;这盛世可就毁了。

可是谁也不曾想;流民的问题今年非但没有变得更加棘手;反而缓解了不少;甚至已经出现了不少乡绅地主四处请人去耕种土地的现象。原因其实也简单;大量的作坊涌现出后;导致城市中用工短缺;自然是大肆招募劳力;这相当程度的解决了一部分流民的生计。再加上城中毕竟舒坦一些;所以不少佃户索性携家带口入城讨饭吃。开始转化为劳工;最严重的地方是江南;以至于乡间劳力顿时减少;这也是乡绅们不得不降低租钱;四处招募流民的原因。

没有了流民其实也是一项政绩;不少州府已经派人来报了喜;也让这朝中的衮衮诸公不由松了口气。

不过任何事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户部这边虽然高兴了一阵子;可也有人不太高兴;已经有人上书。说是士农工商乃是太祖时定下的国策。而现在工商倒置;农人追逐铜臭;不再安心务农;长此以往;粮食减产。势必会发生饥荒。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甚至还有人提出;自从作坊兴起之后;江南各地;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乡绅们抛弃种稻改而种桑的事;粮食才是国家的根本;一旦这样的事再扩大;问题将会十分严重。

这些话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历朝奉行先农政策的原因。若是连粮食都不能保障;便是有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处。

朝殿里;朱佑樘一副慵懒的样子倚靠在椅上;两侧都跪坐着数十个翰林大臣;朱佑樘没有说话;今日是诞讲。都是一些饱读诗书的大儒、翰林在这儿发表自己的政见。

显然双方争辩的很是激烈;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而朱佑樘只负责听;并不做声。

“兴商而贱农;引来人心浮躁;人人不//最快文字更新。shumilou。无弹窗无广告//思耕种;这样下去;是要置苍生而何?扬州一地;便有田亩数千顷改为桑田;今年户部这边;银税倒是增了;可是粮税却是减了百之三四;这样下去怎么成?没了粮食;朝廷如何运转?百姓们没有了饭吃;难道让他们去吃瓷器和丝绸吗?”

“王大人;兴商未必就是贱农;我大明眼下最紧迫的问题不是没有良田;而是有大量的人力却没有足够的耕地;弘治元年的时候;朝廷统计出来的流民至多不过数十万而已;而今已有百万之巨;长此以往;百姓们没有生计;还谈什么饭吃?让这些流民去做工又有什么不好?”…;

有人冷笑;嗤之以鼻的道:“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人没了丝绸和瓷器就不能活;倒是没了粮食就要天下大乱了。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