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 (第4/4页)
可以拿出一些,再加上那些子弟缴纳一部分,如此一来,想必也够了。这些入学的暂时可以称之为学童,学童在县衙官学里学习三五之后。若是学的好,则可以进行考试,若是成绩好,则可以升入府学,朝廷在每个府设立一个学校,为府学。这府学只招募较为优秀的学童,令他们升学读书,入了府学,童生便为学生,学习三五年之后,若是书读的好,可以继续考试,进入省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聪明的学生一展才华,也可以让朝廷得到更多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寻常的子弟,就算读书未必用功,才智也及不上别人,至少在县学里能学学会读书写字,这是旷世未有的功德,若是陛下肯实施,单凭这一个事迹,只怕唐宗宋祖都要汗颜了。”
柳乘风一席话,听的朱佑樘顿时脸色红润起来,如今到了他这个地步,说句实在话,眼看自己时日无多,自觉的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够,而现在柳乘风却等于是给他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柳乘风的这个章程,可谓是旷古未有,历朝历代确实或多或少会设一些官学,可是官学多是太学、国子监之类,要嘛是贵族读书,要嘛就是收容天下最顶尖的学子入学。可是柳乘风提出的这个意见,却是让天下人都有进学的机会,将官学一直下办到县里去,让所有人都粗通文墨,还能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学子到府学、省学甚至是太学里读书,若是这个法子实施下去,只怕天下人都要称颂了。…;
这是居功至伟的大业,柳乘风的这个意见,若是在几年前提出来,对朱佑樘来说只能是个异想天开的笑话。因为那时候,朝廷连太学都养不起,连将士的军饷都不能足额发放,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得用布匹和大米来替代,这个主意,只是个空中楼阁,说的难听些,简直就是个笑话。
可是现在确实是不一样了,现在朝廷国库丰盈,每年的各种进项,若是加上聚宝楼、聚宝商行,其岁入至少增加了十倍不止,就单去年,一年的进项就过了三千五百万两,其中两千余万都出自聚宝楼,而且随着商贸的繁荣,连宫里都深信,这个数字还会增加,那么柳乘风现在提出的这个构思,确实很吸引人。
“只是若当真实施下去,每年所需的银两大致为多少?”朱佑樘心动了,提出了这个问题。
柳乘风直言不讳的道:“陛下,若是实施下去,大明有县城一千三百,有州府两百余个,若是这样计算的话,每个县要建官学堂,至少也需纹银三百两以上,朝廷拨出五百两,可让当地县衙寻些空置的宅子、庙宇,好好修葺一番,就单这个,便需耗费纹银百万之多。除此之外,还有聘请教谕、博士、以及印刷课本,提供笔墨的开支,以及府学、省学的投入,至少要超过三百万两银子。”
三百万两……朱佑樘不由松了口气,若换做是几年前,有人提出这个数目,他非要吓死不可,登基这么多年来,他苦心经营,朝廷收支最好的时候,一年也不过结余出二十七万两银子,就因为这二十七万两银子,那朝野雪花般的奏书递上来,满是称颂之声,原因无他,就因为破天荒的朝廷结余了这么一大笔银子。
不过现在,朱佑樘反而觉得觉得这个数目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想之外。三百万两银子,这是初期的投入,若是以后,朝廷一年最多投入一百万两纹银就足够了。
他沉默片刻,道:“此事朕要和内阁商量商量。是了,你方才说开源的事,怎么又转到了兴办官学上头。”
柳乘风道:“陛下,微臣之所以提这兴办官学的事,其实也是告诉陛下,国库的收入虽然多了,可是朝廷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大,现在一年修建和维护驰道就需纹银数百万,将来若是再开官学,那又是白万两银子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