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2/4页)

整个南昌城又恢复了当年在大明治下时的景象。反正的官员摒弃了顶戴花翎,重新换上了团领衫乌纱帽;军营中降下绿旗,升起了明军的火红战旗;城中百姓也被要求剪去辫子。裹上头巾恢复束发状;一些心怀大明的士子甚至不用催促便主动剪辫戴上头巾,换上压在箱底多时的大袖宽袍,在城中奔走相贺。

南昌既已拿下,下一步自然是继续扩大战果。初战告捷的金声桓和王得仁踌躇满志地制定了北上进攻九江、再顺长江东进直取南京的宏伟计划。并得到了绝大多数部将的赞同。只有金声桓部将黄人龙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当先南下吉安,解决了后顾之忧再行北伐。

如今的吉安府。有南赣巡抚刘武元,南赣总兵杨遇明和吉安副将刘伯禄驻于毗邻赣州府的万安县城。手握七千余战兵,正与明朝的赣南总兵郝永忠对峙。黄人龙之所以提出先南下吉安。理由便是刘武元等三人都是死忠于满清的顽固分子,几乎不可能同意反清归明,若不先行将之铲除,他日又如何能安心北伐?

但不知金声桓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以“刘武元等已被郝永忠牵制、自顾不暇”为由,并未采纳黄人龙的建议,只是派了使者携书信南下招降刘武元,并派了一支兵马前去瑞州抓捕章于天。

随后黄人龙又向金声桓提议,即便不先攻打刘武元,也应当立即派兵将吉安府城掌握在手里。到那时,刘武元即便执意不肯降,也只能局促于万安县城一带,掀不起大风浪。而若是让刘武元抢占了吉安府城,获得了充足的钱粮和兵源,局面将难以收拾。

金声桓想了想,对这条建议倒是并不反对,于是又让麾下一员参将立刻带两千战兵南下接管吉安府城。

…………

金声桓和王得仁反清归明的消息传到辰州时,除了庞岳之外,湖广镇众将都感到十分震惊。自鞑虏入关、明廷南渡以来,从来都只有大明的文武官员降清,却从未听说过有满清的高官反清归明的,更何况还是执掌一省之兵、提督一级的高级武官。并且,前几年在赣州的时候,湖广镇的中高层将领们差不多都参与过对金声桓部的作战,如今突然得知自己曾经的死敌竟与自己站到了一个阵营里,心中一时间实在难以平静。

但不管怎样,金声桓的反正对大明而言都是一件喜事,意味着江西全省即将重新纳入大明治下,意味着大明复兴的希望又多了一分。

然而在得知金声桓并未第一时间挥师南下翦除刘武元、只是派了一支为数不多的兵马前去接管吉安府城之后,张云礼又向庞岳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当前的形势如此之好,刘武元、杨遇明等已被郝永忠牵制在万安县一带。只要金声桓挥师南下,与郝永忠南北夹击。完全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后顾之忧。可如今金声桓却是一味地意图北进而置万安之敌于不顾,甚至企图以一使者招降之。未免有些失策。”

庞岳笑了笑,道:“子彬所说也不无道理。刘武元、杨遇明等均为满清鞑虏的死忠之臣,断然不会轻易归附金声桓,只会扯旗与之作对。从明面上看,万安县刘武元之军的确就像是埋藏在南边的一颗钉子,随时会对南昌造成威胁。但金声桓毕竟是沙场宿将,岂会连这点利害也察觉不出?他这么做,必然是有他自身的考虑。”

“大帅所指的是?”

“其一,刘武元的南面便是郝永忠的两万大军。只要他一动,郝永忠之军岂能不尾随?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刘武元不会轻易自断后路、放弃自己的老巢北上进攻南昌。其二,金声桓、王得仁突然反正,长江沿岸的鞑虏驻军肯定来不及反应,此时立即北进,能出其不意、迅速扩大战果。而若是先南下攻打刘武元,肯定会多耗费不少时日。到时候湖北、南直隶一带的鞑虏有了准备,再行北伐只会更加困难。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若是金声桓现在就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