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等人处理,至少可以解除他们在朝中对自己的潜在威胁。哪想到袁绍把他们杀了,这更中董卓下怀,此举无疑挑起了关东联军与士人们的内斗。王匡接到要他杀胡母班的命令,据谢承的《后汉书》记载,胡母班在狱中给王匡写信陈情,说“仆与董卓有何亲戚,义岂同恶”?但王匡还是执行了袁绍的命令杀了胡母班。王匡的行为激起胡母班族人以及同情者的愤怒,他们后来联合起来把王匡杀了。关东联军由此内讧不断,刘岱与桥瑁相恶,刘岱杀了桥瑁,袁术那边的主将孙坚更是连杀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郡太守张咨,这就是曹操所说的“势利使人争”。
第四,关东联军缺少强有力的统一指挥。联军在酸枣会盟时袁绍还在渤海郡,虽然大家公推他为盟主,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袁绍当时的处境较为艰难,由于冀州牧韩馥对他心存猜忌,所以他的行动受到限制,更不要说统筹规划讨董大业了。后来袁绍处境虽有所改善,但实力仍然不强,他到河内郡与王匡联合,其实是来寻求依靠的。袁绍紧接着自任车骑将军,对关东联军统一发号施令,但除了他下令诛杀胡母班等董卓派来的使者外,没有见到他下达的军事方面的部署,联军实际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情况在酸枣更为明显,当时云集于此的联军有六七路,但缺少绝对权威的人,就连设坛时要选一个人上去领着大家盟誓也都“更相让,莫敢当”,最后推举张超手下的功曹臧洪登坛念誓词。没有统一的指挥,联军就像一盘散沙,加上各怀心事,自身战斗力又不强,最后失败应在情理之中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壹拾 被忽略的急性子将军(1)
董卓分兵与关东联军对抗,关东联军有三个主攻方向,分别是河内郡、酸枣和南阳郡,董卓也把主力分成三个部分,对付河内郡的一部由他的女婿牛辅指挥,对付酸枣这一路由名将徐荣指挥,南面这一路,主要对手是袁术、孔伷,这两个人董卓都不怕,但有一个人让董卓很紧张,他就是孙坚,这个长沙郡太守一听说讨伐董卓,兴奋得不得了,率领人马一路过了长江到达南阳郡,目前归袁术指挥。董卓对孙坚并不陌生,他们在凉州和羌人作战时是老同事,孙坚一向对董卓没有好印象,认为他日后必为朝廷大患,曾建议张温在军前找借口除掉董卓。董卓知道孙坚的战斗力,不敢怠慢,对南阳郡方向作了重点布置,由胡轸任大督护,即总指挥,华雄和吕布为骑督。
胡轸在日后的名气远没有吕布和华雄大,但当时却是吕布和华雄的上级,名气和地位要比他们大得多。史书中没有胡轸的传记,他的事迹散见于《汉末英雄记》、《九州春秋》以及《三国志》董卓和孙坚的传记中,而以《汉末英雄记》的这一段记述最详尽。根据以上这些史书的记载,胡轸字文才,他和董卓手下另一个将领杨定都是“凉州大人”。据《后汉书?岑彭传》的解释,所谓“大人”是指“大家豪右”,《后汉书?马援传》也说“大人,谓豪杰也”,也就是地方豪强,《后汉书?董卓传》说胡轸是“卓故将”,说明他很早便跟随董卓了,从史料分析来看,胡轸的地位在李傕、郭汜等人之上,更是吕布、徐荣等人无法比的。
《汉末英雄记》对南线战况作了详细记载。袁术派孙坚自南向北攻击,到梁县境内的阳人这个地方双方遭遇。梁县归司隶校尉部的河南尹管辖,即今天河南省临汝县,阳人也称阳人聚,是个大壁坞,这里位于洛阳的正南方,霍阳山和汝水以北,距离洛阳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十里,相当于洛阳的远郊区。身在洛阳的董卓急了,命令胡轸、吕布、华雄等人立即迎敌。
《汉末英雄记》说胡轸性子很急,对属下一向很严厉,有时还吓唬吓唬大家,领导方法简单粗暴。或许近来凉州军抢抢杀杀的军纪太涣散,让胡总指挥很恼火,他临出发前警告大家:“这次要斩杀一名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