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1/5页)

姜闻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内地票房五千万,那还是九五年的时候,《许三观卖血记》虽然被禁了,但拿了大奖,海外的版权卖的不错,不算赔本。

在王钟军眼里,姜闻无疑是一支潜力股,没有不投资的道理。

所以,在没有看剧本的情况下就答应了投资,他相信姜闻的眼光。

华宜不太了解国内电影圈的实际操作状况,电影圈和电视圈不太一样,玩法不同。

姜闻就喜欢王钟军这样的,给了钱还不管事,挺好。

他现在正在找其他的投资,不少影视公司愿意投资姜闻,但他们要先看剧本,才能决定要不要投资,投资多少。

这是姜闻不满意的原因,觉得那些影视公司太小家子气,就是几百万事儿,还要研究。

“我下一部片子就比你的投资高,我准备投资三千万。”冯晓刚反击道。

“三千万?你靠票房收的回投资么?”姜闻怀疑道。

“我加广告,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加一块儿投资就回来了,这年头谁还靠票房啊,你这个思维落伍了。”冯晓刚得意道。

“你们这些商业片导演啊,迟早毁在广告手里。”姜闻痛斥道。

姜闻自诩是文艺片导演,不稀罕在电影里加广告,他要走艺术家的道路。(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五章 同学会

十月底,《借枪》拍摄完成。

张嘉绎拿到了十万块的片酬,加上拍戏前提前支取的三万块,总共是十三万。

这十三万相当于他过往七年收入的总和。

在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影视剧,由于他不是主角,片酬不高,再加上拍戏的机会少,收入稳定却没什么起伏,只能吃饱不饿罢了。

拿了片酬,他没有立刻回长安,而是先和京城的同学聚一聚,请他们吃顿饭。

这不是说他有了钱想显摆一下,只是这些天一直没时间。

有了《潜伏》的成功,《借枪》的开拍备受关注,选角成了媒体议论的话题。

张嘉绎成了《借枪》的主角,媒体难免把他和王志闻作比较。

两人都是京城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王志闻是八八年毕业,张嘉绎是九一年毕业,算起来他们是师兄弟,可名气差的太远。

王志闻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男演员,张嘉绎还混在二三线演员的层次上。

媒体普遍不看好张嘉绎,觉得《借枪》没办法和《潜伏》相比,主演就是个问题。

虽然负面评价较多,张嘉绎却也上了报纸,被介绍了一番,在京城演艺圈露了脸。

那些同学知道他来了京城,纷纷和他联系,想要聚会一次。

张嘉绎婉拒了。

主要是因为《借枪》刚刚开拍,媒体不看好,他的压力比较大,只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琢磨角色上,把这部剧演好。

当然,不是绝对没时间,抽空吃顿饭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过,张嘉绎觉得这时候见面有些尴尬,他来京城不和同学联系,就是不想借助同学的关系,他要这个面儿,想自己先闯一闯。

实在闯不出名堂了,他不介意和同学联系,至少他努力过了。

如今,他成了《借枪》的主角,按理说在同学面前算是过得去了,可他担心自己演砸了。

这部戏投资六百万,在国内的电视行业算得上大制作了。

林子轩愿意让他这个三线演员做主角,这是一份信任,他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他要是把《借枪》演砸了,在京城的第一部戏就毁了,别人还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么?

所以,张嘉绎婉拒了同学的邀请,认认真真的拍戏,把这部戏拍好了才能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