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页)
抱孙不抱子的习惯,贾赦的开蒙描红和骑射都是国公爷手把手教的,他花在自己几个孩子身上的心血加起来都没有花在贾赦这一个孙子身上的多。
贾代善跟贾母夫妻两个对贾赦照顾的时间反倒不如两位老人多,但是贾赦是嫡长子,两夫妻又不好拦着老人家宠孙子。天长日久的,贾赦自然和祖父母更亲近,和父母反而不怎么亲近了。更何况,贾赦被抱走后不久,贾母又怀了身子,生下了贾政,这样一来,贾代善和贾母更是一心的扑在了小儿子身上,把一腔做父母的热情和爱都给了贾政,关心贾赦的时间就愈发少了。这样一日两日的累积下来,贾赦同父母的关系更加疏远淡薄。
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贾政又是由贾代善亲自开蒙,且他一向书又读得好。不似贾赦,虽然武艺骑射一向学得不错,但是奈何文课方面一项平平,所以更加的不得贾代善的喜欢。贾母又更是如此。
等临到贾赦娶亲的时候,贾母希望贾赦能娶自己娘家史侯府的姑娘,张老太太却给贾赦定了她自己娘家的姑娘张氏。这样一来,贾母对贾赦就更加的不在意了起来,一颗本来就偏的心更是全都偏在了小儿子身上。贾赦那会儿年轻气盛,见父母都偏心弟弟,所以也更加的讨厌起弟弟来,对父母也更加的离心疏远。
张氏进门虽说也是十里红妆,风光无限的,张老太太也对她是疼爱有加,对她比对亲孙女都要好,贾母也是不敢为难她。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不久张老太太就去世了。从此贾母掌家理事,没少给张氏添麻烦,找不自在。张氏怀的第一胎就是因着张氏发落了贾母给贾赦的通房丫鬟,被贾母罚跪而落胎小产的,自此,贾赦张氏同贾母的关系更加的僵化,矛盾也更一步的深化,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之后的五年张氏一直没有生育,就连贾赦通房丫鬟们也没能生养个孩子,即使怀上了,也没能养大。主要也是因为张氏自落胎小产后,深恨贾母和姨娘通房,把大房守的死死的。水滴不进,油泼不进的。
最后还是因着张家失势,贾母借口张氏无出,善妒,闹着要么给贾赦休妻另娶,要么就抬贵妾进门生子,延续香火。张氏顿时大感形势危急,凑巧的是又遇着丽娘落难。于是,索性就抬了丽娘进门。既解了自己的眼前之困,又能破掉贾母的架空自己的局面。丽娘进门后不久,就怀了孕,生下了瑚哥儿。瑚哥儿一落地,就被张氏抱养到自己的房里,再大些的时候,就挪到了正院的东厢,最靠近张氏主院的那一座小院子里。这座院子叫做云涌斋,是东厢所有的院子里最雅致最宽敞的一个。自从瑚哥儿一落草,从奶娘到饮食起居,丽娘基本上都没能插的上手,都是由张氏亲自布置。丽娘也少有机会见到他,更别提照看他了。
云涌斋虽然院子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格局也是正房三间,中间是厅,西间是卧室,东间是书房。进屋一个小厅堂,右手方设了个月亮门隔断,往里走便是进了西间卧房了。厅中摆了四把硬木椅子并两个高方硬木几子,当中靠墙设一横硬木条案,上面摆了两只粉彩九桃瓷瓶、一套粉彩万花地茶杯和两碟子鲜果。但是因着瑚哥儿还小,还没有开蒙。东间的书房里并没有摆放书籍,书桌等物,只是放了些瑚哥儿的日常用具以及一些杂物,还有瑚哥儿的奶娘李妈妈带着她的大丫鬟稻香,荞香住在了这里,主要是为了方便就近照看瑚哥儿。
丽娘在屋里走动一番,大体的打量了一下屋子的格局。准备参照着这屋子里的物品摆设,好在梧桐苑里给瑚哥儿收拾屋子。等看完了这些,丽娘心里有了大致的轮廓。因昨天放了李妈妈的假,这会儿她不在。丽娘就吩咐三福和稻香,让她们负责主持瑚哥儿的挪屋子的事宜。自己则带着瑚哥儿退下不提。
刚出了正院的门,丽娘就被一个面目清秀的小厮拦了下来,说是贾赦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