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页)

”。挽歌的内容广泛,哀悼的对象包括城邦和神氏,如哀悼阿卡德城和乌尔城被敌人毁灭的两首挽歌,哀悼沦入地府的农业神杜穆兹(Dumuzi)的挽歌等等。有些挽歌一直流传到波斯王大流士时期。

神在两河流域的公共和个人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无处不在的各种庙宇兴建,到方方面面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上至国王,下至奴隶,人人都受到神的支配。以神权统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对两河流域的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率海之宾,莫非神土”,不但拉旮什的统治者所统治的数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属于城邦主神宁吉尔舒(Ningirsu),就是统治从尼罗河到黑海的广大领土的亚述国王,也始终是国家主神阿淑尔神谦卑的仆人。

五 消亡的自然神崇拜宗教信仰(1)

1。 诸神

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起源于苏美尔人。苏美尔人的宗教是多神教,他们仿照人类社会建立了一套神的社会体系。像人世一样,苏美尔的神也有等级之分。神与人有一样的外貌、品质、缺点。虽然极具智慧,但也会一时糊涂;虽然常能保持正直,但也会作恶多端。他们像人一样,七情六欲皆备:爱、恨、妒、喝酒、争吵、战斗,受到惩罚和伤害,甚至死去(到地府)。两河流域实行偶像崇拜,各神都有宝石装饰的金塑或石雕真身。偶像崇拜后经佛教传入我国。神的等级之首是三大神:安努、恩利勒和恩齐。作为众神之父的大神安奴是上天的化身,神庙在乌鲁克。安奴的权威在苏美尔神话中并不突出,而恩利勒被认为是“创造世界,使世界有秩序”的人间主宰、王权的授予者、众神之王。他的神庙所在地尼普尔是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宗教中心。恩齐的阿卡德名为埃阿,性格比较微妙复杂,他是埃利都城的保护神、地下水之神、智慧之神;艺术、科学、文学、艺术和巫医术保护者。安奴,恩利勒和恩齐是苏美尔最重要的三大神,他们以权威,力量和智慧统治宇宙。出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几位大神来源于自然天体,如月神、太阳神、金星女神。每个城市各有自己的保护神。这些城神有的只在本城邦得到尊敬,如沙腊(Shara)和扎巴巴(Zababa)在温马和基什城。大城邦的主神往往是有广泛影响力的大神:月神南那是乌尔的主神;金星、爱与生育之神伊南那是乌鲁克的保护神;太阳神乌图是西帕尔和拉尔萨的主神;战神尼努尔塔(Ninurta)在尼普尔;畜牧和农业之神杜穆滋也比较重要。神界等级之末是无数的小神和代表邪恶、灾病的魔与鬼,他们有各自的权利范围和管辖地区,如犁,砖等日常用品也有自己的神。阿卡德人进入巴比伦尼亚以后,将苏美尔诸神改头换面,形成了塞姆人的宗教观念。

在巴比伦尼亚,诸神地位往往随着国家的兴起与衰落此起彼伏。塞姆人的太阳神沙马什(Shamash)司法律和公正,比苏美尔的太阳神乌图得到更广泛的尊敬。塞姆人重要的月神辛同样比苏美尔月神南那影响更广泛。巴比伦城神是代表木星的马尔杜克,原来影响很小,随着汉穆腊比王朝的日益显赫,巴比伦成为国家首都,他变成了众神之王。巴比伦的创世史诗的结尾部分专门记载至尊的马尔杜克的50个不同的神圣化身(如战斗者,创造者等)。后来,马尔杜克被尊称为“主”。波尔西帕(Borsippa)的城神水星那布,作为马尔杜克之子,其重要性也逐渐增加。继承了苏美尔宗教宽容传统的巴比伦人并不排斥异族的神,如加喜特时期的一对神舒古穆穆和伊马利阿在巴比伦人的宗教生活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亚述的诸神与巴比伦尼亚的基本一致,只不过阿淑尔城的亚述国神阿淑尔取代了苏美尔的神王恩利勒成为众神之王。公元前900年后,萨尔贡王朝的亚述帝国在西亚的霸权地位使阿淑尔神的地位愈加尊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