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他本人;被迫卖掉房产的穷人可以(原价)赎回其房产。奴隶在法典中被看作私人财产。如自由人获得他人的奴、妾,应(无偿)交还或赔偿。一个奴隶如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放其出城。外国使节如把他的奴隶带进埃什嫩那城,该奴应按埃什嫩那的法律将头发剃成奴隶发式,交给其主人看管。这部法典一些内容和以后出现的《汉穆腊比法典》相同,后者一定参考了前者的条文。

伊皮可阿达德第二在位约40年。其子那腊姆辛继位后在位约十年,在此期间埃什嫩那继续向外扩张,底格里斯河上的要塞卡库拉图被攻占。埃什嫩那远征军甚至北上深入到哈布尔河网地区,攻下了重镇阿什那库。这一城与沙姆西阿达德的行都舒巴特恩利勒很近。不清楚埃什嫩那和亚述此时是同盟还是敌人。那腊姆辛和其他国家国王一样,必须维护平民阶级的利益,抑制豪强,以保证兵源。他曾在全国发布解负令,下令打碎写有债务的泥板文书,解除了贫民沦为债务奴的危险。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12)

那腊姆辛的继承人丹奴塔哈兹仅在位五年,没有他的铭文发现,因而不知道他是何人之子。从马瑞文献中得知,他曾抢掠过马瑞地区。其死后,迪亚拉地区有二王各自仅统治一年或二年,两人都没有称神,这表明王朝发生了争位或分立。

那腊姆辛的弟弟达杜沙最后获得了王位,在位约九年。即位初,他曾和沙姆西阿达德的埃卡拉图王朝发生战争,取得小胜,挫败了该王朝向下游发展的野心。他又攻占了底格里斯河上的重镇曼基苏,以此为据点,埃什嫩那可以北进亚述、西取马瑞下游重镇腊皮苦,与巴比伦、马瑞争夺这一三国交界地区。在其统治晚年,达杜沙和埃卡拉图王朝的沙姆西阿达德结成同盟,共同征服了上、下扎布河地区并攻陷其中心城邦喀波腊。埃什嫩那军掠走财宝和奴隶,埃卡拉图王朝占有土地。那腊姆辛、丹奴塔哈兹和达杜沙都自称为“神”。

在达杜沙的儿子伊巴勒皮埃勒第二在位的第四年,统一亚述地区的“天下之王”沙姆西阿达德死去。金瑞林乘机夺回马瑞,亚述地区各小邦纷纷独立。这使埃什嫩那成为两河流域北方的最强邦。伊巴勒皮埃勒在其第八年攻占了巴比伦控制的幼发拉底上游重镇腊皮苦。随后,他又击败了埃卡拉图的伊什美达干,并在亚述地区的各邦中扶植了亲埃什嫩那的政权,然而,当埃什嫩那风头正盛的时候,南方异族大国埃兰再次北上,击败并攻入埃什嫩那。在位15年的伊巴勒皮埃勒第二可能死于战败。当埃兰企图由此进入中原地区时,巴比伦和拉尔萨临时结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黑瑞图城重创埃兰军,迫使入侵的夷蛮军队退出两河流域。刚复国的埃什嫩那军队推举一位平民出身的军校茨里辛就任埃什嫩那王。茨里辛在汉穆腊比29年登上王位后,即和巴比伦展开激烈对抗。汉穆腊比31年,灭亡拉尔萨的巴比伦大军和埃什嫩那军在底格里斯河两岸激烈鏖战,巴比伦军击溃埃什嫩那、苏巴尔图和库提等国联军。夺取了重镇曼基苏。从此,埃什嫩那一蹶不振。汉穆腊比暂放下埃什嫩那,转而去攻打马瑞和马勒库。征服此二城两年后,他又因其叛乱而毁灭它们。在其36年,汉穆腊比又击败了控制底格里斯中游的强敌图如库人。在他的37年,汉穆腊比在底格里斯河方面的敌人只剩下孤零零的埃什嫩那。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恼怒的巴比伦王下令灌引迪亚拉河水冲毁埃什嫩那。一代名城埃什嫩那被大水冲毁,茨里辛死于城中。此后,埃什嫩那城再也没有恢复。

6. 古巴比伦后期及王国的灭亡(前1749—前1595)

古巴比伦后期共五王,共治155年。这一时期巴比伦虽然统一了两河流域,但各旧国的遗留势力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