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2/4页)

子,平时也清清冷冷的不太愿意与旁人主动说笑的,所以,除了几个亲近的人,旁人并没有觉得她的不对来。

这么些年来,黛玉也并非如刚的那个六岁的小姑娘一样懵懂无知,要说这个府里真正对她好的,除了老太太,母舅,二舅母及几个姐妹兄弟。就再无旁人了,其他人要么是看着老太太老爷太太的,要么是看着表哥的,至少,还是对她不错的,当然也有仅仅面子上好的。而那些下人,大都因为主子的关系对她表面奉承的,真正对她恭敬的也只有那么一些子人。

如果说,这些她一开始只是隐隐觉察道,但后来因为薛家姨太太过来暂住而体会更加深了。已经不止一次了,她偶尔听见那些个下人婆子的磨牙,把她和宝姑娘放在一起比较,说她怎么性子孤冷,看不起人,又如何依附贾家等等,又说宝姑娘如何仪态大方、温婉可人,薛姨太太如何出手大方等等。更有好事者竟然拿了他们的出身说事。

黛玉本就是个目下无尘的,自然不会去和这些个没有见识的人计较,但是心中还是不忿的。她也知道二舅二舅母甚至几个哥哥嫂子对她颇为精心,平时也不许府里的人多嘴说小话,只是这府里几百号人,怎么能无时无刻得看住他们的嘴,有人的地方就有小话。就是天皇老子也管不得那么细,但听着总是不舒服的。

所以这次听到父亲来京里,不由得萌生了和父亲一起回扬州的想头。当初,父亲送走自己时,也只说的是暂时去外祖母家住些日子,可现在这一住就五六年了,也该回去了吧?父亲年纪也大了,自己不能在父亲面前亲身照顾,心里也不踏实啊。

还有一个理由,她也是近些年才想到的,母亲当初拿的拿个东西。又嘱咐自己一定要对老太太说的话,可不知那么简简单单的“完璧归赵”。类似的东西,她可是在瑚大嫂子和琏二嫂子身上看到过,那时一人一只的镯头。明明一对儿,却给拆成了两只给了两位奶奶,她很好奇,于是就问了凤姐儿。

凤姐儿也是个爽利的人,并未扭捏,就告诉她那是她那个先走了的婆婆留下的,是当初新嫁敬茶时老太太给婆婆的见面礼,说是要传下去的。说着还打趣地看着黛玉道:“太太那里可是也有老太太给的要传给宝兄弟的东西,不知妹妹你可收好了?”

黛玉被打趣得双颊彤红,实在下不来台,只能扭着凤姐儿挠痒出气,最后在凤姐儿一连串的笑着求饶和平儿的好生抚慰中才住了手,心中暗叫好险,亏她把那个碧玉簪子自己好好的藏着,刚才也没说自己也有件类似的东西,不然,还不知道也被人怎么打趣。在要是母亲嘱咐的话,自己若漏出一星半点的,真真是羞煞人了。这些嫂子姐妹倒也罢了,如果那些个带嚼舌编排人的婆子,可不知又要生出多少事来。

这样想着,不免又想到自己和宝玉都大了,现在宝玉也知道了避讳,如果不是自己住在这内院里,宝玉还有其他的哥哥怕是更是走动自由吧?

只是脑子告诉自己还是回扬州的好,可心里却不是这样感觉的。她贪恋老太太的疼爱,贪恋母舅们类似于父亲的爱和二太太比她娘还自己的关爱。小时候虽然很多是不记得了,但她还是知道母亲一直很是忙碌的,并没有多少时间抱着自己和自己相处,相比较下来,还是二太太更像是自己的母亲,教导自己,关心自己,疼爱自己。。。。。。这些个人。自己一个都舍不得啊,还有朝夕相处的姐妹们。

当然,还有一个人,黛玉是不想想也不敢想,初见时那种没来由的熟悉,相处时那种细心关照,都已经印入了她的骨子里。原本默默地与他拉开距离,自己心里已经不太好受了,如果自己回去了,是不是以后就难以再见了?就如现在这样的随着众人一起的见面,又或是远远地看着他的笑容,拿着他送的东西,就是这样淡淡的守礼的相处,怕是也不能够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