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5页)

话的,妈妈会帮你跟他解释的,现在马上去换身衣服,到楼下去。”

“妈妈。”她终于扑倒在她怀里,大声哭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呜~~~~没检查错字,没检查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检查了错字,修改了小BUG; 总体无意思上的改变。

☆、?49? 不被爱的人

小涵与他母亲第一次闹别扭是在他16岁生日这一天,原因很简单,他向承诺过每年生日完成他一个愿望的陈素,求一个上北京念书的机会,这其实不是难事,小涵已经完全具备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当时我只是笑笑没作任何表态,对我来说,我尊重自己的孩子,还有我的爱人。非常文学

可是陈素一下子就不高兴了,时隔多年,对于北京,她总有着莫名的恐惧和不安,这是我的失误,也是造成我日渐纵容她的原因,在很多事情上我给了她自己做主的权力,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在她对于权力和地位渐渐膨胀起来的思想面前。

陈素不同意小涵去北京念书,她认为南京的条件一点儿也不比北京差,何况父母都在身边,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她是怕,怕小涵去了北京,天天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会受到我母亲的影响,反而对她这个母亲日渐生疏起来。

因为陈素与我父母之间的隔阂,小涵没办法像别的孩子那样整日在爷爷奶奶的庇护下长大,

童年对他的印象无非就是不停的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陈素为他选择的各项技能,他能乖巧的坐在有着落地玻璃窗的客厅里弹一个下午的钢琴,也能站两三个小时反复拉一段母亲喜欢的小提琴,亦或者在大人们谈天说地的时候安静的与宋绮年对弈围棋,而宋绮年,无非是个跟他一样乖巧,听话,聪明,可以被父母拿来炫耀的好孩子。

记得我将他送回北京住了一段时间,聊以慰藉两位思念孙儿的孤独老人。回到南京的小涵突然恍然大悟了,原来暑假是可以过成这样的,原来树还是可以用来爬的,原来有些父母是不会介意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弹钢琴的。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涵初初有了些许改变。

那个时候他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向宋绮年描述北京的一切,整天整夜随身带着你送他的那只知了,小小的知了被他密封装在玻璃瓶子里,早已干成了标本,可他宝贝的不得了,见谁都说这是他北京的朋友送给他的礼物。

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我和陈素自然对于他在北京的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不难捕捉到中间的生活片段,米阳这个名字就是那个时候被我们一家三口同时记住的。非常文学

原以为随着年纪的增长,时光的流逝,童年的记忆会慢慢地淡化,可是我和他母亲都忽略了小孩子对于认定物的执着,年复一年,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忘记你,因为每年的圣诞节前夕他都会从蛋糕房买回一个小小的慕斯蛋糕,点一根细细的蜡烛一个人许愿,然后再一口一口慢慢地吃掉。

你一定奇怪,中间那么多个寒暑假,他怎么没有像那年一样回北京是不是?一来是上了小学,他的每个寒暑假都被各项体能艺术兴趣类的科目排的满满的,再来就是陈素始终没有再同意让他去北京,一次就足以让小涵对她这个母亲所作的决定产生动摇,她怎么可能再给她第二次机会。

最后是小涵自己提了出来,他很坚决的告诉我们,他要去北京。说这个决定的时候他精神抖擞,双眼闪动着明亮的光芒,这是他多年的愿望吗?我不得不相信这孩子血液里有着与我一样的执著精神。

陈素妥协了,前提是小涵必须通过她布置的种种考试,体能上的,技能上的。孩子不说,但是我们都知道,16岁的暑假,那是他最最辛苦最最隐忍的一个夏天,为了理想和长久的愿望被实现,他满怀斗志每天忙着应付各种考试各种培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