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3/4页)
姓与朝廷官吏生冲突,那典农校尉处事不当。所以倒至后来有流血冲突事件生,不仅百姓有伤亡,就是那典农校尉所带随从亲卫也死了好几人。其本人也有多处受伤,听说其不仅先报于杨校尉,更是哭诉于皇上,直说洛阳周边多为刁民,也说子泰与我管教不严么玩意!”
这一日,是七月二日,当田畴赶到赵明洛水军营之中时。已是傍晚之时。而先时冲突却是生于早间,故而其后诸事,却也有心里看好刘晔,故而多与他们亲近的官吏所派人报知于赵明,教他早作准备。
“听子清先前所言,当时情况应是百姓们先交好半数所得,然后被告之需得等待,最后全数上缴已过了两日,粮食都已计量完比。存入营中后,这时那典农校尉才说出需得再上缴两成话来。如此当然算得居心叵测,以子清与我对于皇上的理解。他虽无此方面经验,但对于勤政爱民也是有着自己的坚定想法,如此荒唐的作法,显然不可能出自天子授意!”
面对这次可大可小地纠纷,田畴也颇有些伤透脑筋,最后再补充道:“最麻烦的却是由于冲突,再加上百姓中只怕也有精明之人临时号施令,故而将本就极少人把持的储粮之营占据。*****驱逐了这些征粮之人!此等行径虽说合乎情理。但却实际与谋反无异!参与此事百姓极多,只怕洛阳十八万余百姓中。前来送粮地三万余人代表,有两万余人直接动手。现今他们所有人又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尽说依附之意,就算是为了我等属下现今五千军士,我等都不能坐视不理!但理会便又会直接与杨司隶起难以化解的矛盾……”
“形势多变,在其未生前便算是准备得再周全,分析得再全面,终究只是雾里看花一般,不得真切。真正生以后,才会现其来势汹汹,细节末枝。只说此点,畴实差主公甚远,只怕此次坚持己见,终是错了……”
时至今日,田畴也算是理清楚了所有过往之事,对于刘晔的远见也是望尘莫及
先有杨奉大约是与朝中重臣商议,认为其本代表朝廷,当时居于洛阳,粮食尽为田赵二人所提供,虽然他们用得理所当然,可心中那一丝好像自己是为客军,孤穷于此。故而多方谋划下,便有了杨奉人前装傻,背后却暗自指使捣乱,逐渐加大力度来提示田畴与赵明两个“识趣些”,早些交出权力,让他们不再空有朝廷之名,却只能受人“接济”。
也许他们并未想得太远,认为必须将田畴与赵明两个完全排出洛阳,一万五千人,需得守备三处,却依旧稍显不足了些,故而他们主动求守于虎牢,当然是正合其心意。
这个时侯的杨奉以及朝廷与他同流之官吏,便将目光转到了百姓身上,意图使其成为稳固的统治基础同时,却也是他们得利工具。究竟是杨奉的短视,还是朝廷中官吏的自作主张来加重税收,这都不重要,反正这却也是迟早之事,大家心知肚明。
只是,他们终是不能完全了解洛阳这些百姓与一贯以来,逆来顺受地其余各地百姓不同之处,操之过急情况下直接便引了此次地冲突。
“天子虽好,然则其属下却尽是脓包,刚刚脱难不久,却又尽想着这等损人利己之事,依着我之心意,若大哥能迎奉天子,直接便迎其一人好了,其余众多官吏尽是有名无实,空负于忠臣之名而自居,目中无人之极,不要也罢!”
通过这次事件,赵明对于朝廷文武百官可算看透,先前敢于在吕布,以及李郭两个西凉余部掌握朝廷之时直言怒骂,甘于以血肉之躯为天子挡刀之真正地忠臣已算损失殆尽,剩下的绝大多数也仅是这么一些人而已。当然,不可否认,杨彪,钟繇这少数几人却也有几分真才实学,但独木难支,当无兵权在手之时,再高明之人也不能呼风唤雨……
至于早前有理想,又有眼光地精明之臣。比如二荀等人,便早早离开,尽去投了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