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4页)

ON。我们将近两天没吃过一顿好饭、睡过一顿好觉,一到圣保罗,就直奔位于东方街的中餐馆吃饭。圣保罗东方街,东方文化氛围鲜明,日本、中国、朝鲜侨民居住的地方,有众多中国人在此经营餐馆、商店和旅行社,街道和路灯的设计还是日式的 2008年11月17日摄说是东方街,其实聚居的主要是日本人。巴西有200万日本人,东方街的餐馆店铺,主要是日本人开的,街道两边的路灯是日本式的。早在1810年前后,就有中国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巴西,但到现在为止,在巴西的中国内地人和港澳台同胞,加起来也就20万人。我们吃饭的中餐馆,叫“半亩园”,记得在北京有叫这个名字的餐馆,做湖南菜。这家也以辣菜为主,据说老板是天津人,菜的味道还算地道可口,特别是一大盆西红柿鸡蛋汤,吃得我们相当痛快。下午匆匆忙忙游览了IPIRANGA皇宫,随后参观拓荒者雕塑和圣保罗的富人区。沿途总能看到很多躺在街道两边、衣着破烂的人。导游说,这些都是进城的农民,没有工作,生活贫困,圣保罗贫富差距很大,而这些穷人大量进城,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问题。这些聚集在街道两边,特别是景点周边的穷人,往往会肆无忌惮地偷甚至抢。不仅抢游客,富人住的别墅也经常被东方街上的中餐馆 2008年11月17日摄独立广场;当年葡萄牙王子就是在此宣布巴西独立的 2008年11月17日摄157洗劫。参观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也是

乘车路过。导游说这一带经常发生抢

劫,而且目标经常是针对中国人,一

是能来这旅游的中国人都比较有钱,

方 二是习惯随身带较多的现金。我们倒是看到教堂门前的广场和台阶上,确实有不少衣着破烂的当地人在那里游荡,但是否真的那么危险?不得而知。只能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仍由导游摆布了。沿途看到很多民宅的墙上,都牵着电网,据说就是为防盗用的。圣保罗的街头,几乎见不到自行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自行车还是很重要的代步工具,随着经济的起飞,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自行车逐渐被淘汰,代之以汽车。2000多万人口的圣保罗,有汽车700多万辆,所以平常堵车也很厉害。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假日,很多人都到外地海边休假去了,所以不怎么堵车了。当地人开的车,以大众和现代为主,好车不多,至少比北京少多了,而且车一般都很破。为了环保,加油站一般都同时供应两种燃料:一种是汽油,2块多巴币1升;一种是用甘蔗制成的植物酒精,1块多钱1升,很多车主都愿意选用这种植物燃料。圣保罗始建于1554年,以天主教圣徒保罗的名字命名。它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也是全国最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以及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巴西经济的火车头”之称,有如中国的上海。18日上午,我们乘车游览了圣保罗著名的保利斯塔(PAULISTA)金融街。100多幢工商金融的办公大楼,比肩接踵,美观别致,集中着数十家巴西和世界各国的著名银行,还有圣保罗工业联盟旗下的1万余家会员工厂和公司。不足3公里的保利斯塔金融街,是巴西全国的经济神经中枢。导游老刘说:“我儿子大学毕业在上海上班,我有意让他来圣保罗工作。儿子过来看了一下,说:‘我还是回上海吧,这里比上海差远了。’”表现南美先人的拓荒者雕像;导游说;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东方面孔;被指为是最早来这里拓荒的中国人 2008年11月18日摄走马观花巴阿秘之二贝洛购物记

走马观花巴阿秘(2)

18日上午,在赶往圣保罗机场的路上,导游特意安排我们吃了一次农家饭。这是一处路边店,类似我们城市郊区的农家乐。但装饰得闲适雅致,有点到了酒吧的感觉,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