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部分 (第2/4页)

国,可是他们绝不希望还要承受那样的灾难。”老太爷缓缓道:“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念着老百姓,分土地,发种子,减赋税,想着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是连那些被逼造反的土匪,也都归乡种田,于是他们心里就有了盼头,老百姓没有大的野心,就想着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太太平平过日子,这个人带着他们过好日子,你说他们心里又是怎样想?”

楚欢知道老太爷口中的这个人就是自己,苦笑道:“我以前也想过这样的日子,所以也愿意老百姓过这样的日子。”

“对啊。”老太爷点头道:“所以大伙儿都愿意出力气,心里念着带他们过好日子的人,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个人忽然说,他要听从头顶上那个修道皇帝的吩咐,要为那个修道的皇帝效忠,你又觉得老百姓心里怎么想?”不等楚欢说话,老太爷已经摇头道:“得到的东西,谁都不想失去的。头顶上的皇帝让他们家破人亡,没有半点恩惠施予他们,一提到那个皇帝,他们心里先是害怕,然后是愤怒,当他们知道带着他们过好日子的人竟然要听那个皇帝的话,他们就觉得过好日子的希望破灭,于是连那个带他们过好日子的人,也得不到他们的敬爱……!”说到这里,顿了顿,靠坐在椅子上,盯着楚欢看了小片刻,才道:“等到了那个时候,只怕连你在西北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第一五四四章 天道

楚欢若有所思,此时苏仲彦却已经送上茶来,在太爷和楚欢中间放了一张茶案,放下刚刚泡好的茶,便立刻退了下去。

“楚督,其实你也明白,当初朝廷派你来西北,其真正的目的,也不过是希望找个人在西北搞平衡。”老太爷端起茶杯,拿起茶盖,撩了撩茶末,吹了一口气,品了一口,才继续道:“朝廷当时也知道朱凌岳在西北已经成了气候,如果放任不管,整个西北,便将完全失去控制,成为独立的王国。只是朝廷当时已经虚弱,想要插手西北,却有心无力……!”凝视着楚欢,道:“这么说吧,其实秦国立国之后,对西北三道,从来只有威压,并无威服。”

“哦?”

老太爷淡淡笑道:“你仔细看一看西北立国之后对西北的历史,就该明白,西北其实从没有真正完全融入秦国。我已经老了,有些犯忌讳的话,也不怕说,这颗老头颅也不值什么钱,所以有些话是不怕忌讳的。前朝的时候,华朝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出了几位明君,施行仁政,老百姓在华朝的时候,也算过了一些好日子,所以都知道有个华朝。你要知道,华朝当年灭吴,前前后后总共是用了十一年,立国之后,又打了近十五年,才将整个天下收入囊中,可是你可知道,让天下万民真正臣服,又花了多少年?”

“其他地方也就不说,这西北之地,华朝立国三十多年,还是征乱不息,后来出了两个有为的明君,施行仁政近四十年,西北老百姓真正受到了华朝的恩惠,觉得上面的皇帝还知道体恤老百姓,这才渐渐接受了华朝,换句话说,仅这西北的老百姓,直到华朝建立近七十年,历经五个皇帝,受到了施行仁政的好处,这才真正归心。”老太爷慢悠悠道:“人心其实不是那么好收服的,需要时间,也需要仁政,华朝真正得到西北人心,花了近七十年,才让西北人真正愿意从心里承认自己是大华人,那么现在的秦朝呢?”他抬起手,竖起两根手指头,“二十多年,位子上的还是立国之君,即使这位秦国的国君终其一生恢复民生,为民谋福祉,也未必真的能让老百姓真正归心,除非他的儿子,他的孙子继续施行仁政,继续收复民心,天下百姓才会慢慢归心……。”

楚欢微微颔首,“得民心者的天下,如果没有民心,也就没有天下。”

“便是这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太爷含笑道:“不得不说,当今这位秦国的皇帝,其武功确实了得,统帅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