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2/4页)
集尔噶瑚河。又东流,北纳一小水,南纳札达克河,东入大克穆河。大克穆河西流,谟什克河、巴拉克河皆自南来入之。又西流,乌兰乌苏河自北来入之。又西流,谟和尔阿拉河、额锡穆河、察汉河、拉尔河、特穆尔乌苏河、札库尔河合三水,皆来汇。图兰河出塔尔噶克山西南麓,南流,合鄂克河,入于大克穆河。察汉米哈河发源鄂尔噶汉山北麓,北流,迳敖兰乌纳瑚山西,西北流入阿努河。阿穆哈河亦发源鄂尔噶汉山西北麓,北流,迳乌梁海十佐领之东,折而东北流,入阿努河。特里泊出唐努山北麓,西北流为泊,又西北流,入于华克穆河。额赫河即厄赫河,上源为库苏古尔泊,在唐努山乌梁海东南境。伊克杭哈河、纳林杭哈河、哈拉锡尔河、纳林和罗河俱出穆逊山南麓,南流潴焉。复自泊东南流出,曰额赫河,南北合数水。库克陀罗盖河、达尔沁图河、鄂依拉噶河、阿勒浑博勒尔河俱出卡伦外,东南流来会。又东迳札萨克图汗部、赛音诺颜部境,又东南入土谢图汗部界,北纳努拉河、布科倭河,东南会色楞格河。有德勒格尔河,出唐努山东南,东流逾卡伦,东南流,西纳伊克河,罗河、讬尔和里克河,出德勒格尔河源东,皆东南流,入札萨克图汗部界。哈屯河自科布多北流入界。阿尔泰河亦自科布多西北流来会,又西北入俄界。苏特泊在鄂尔噶汉山南。以上隶伊犁将军节制。
……
国学网站推出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青海
青海:禹贡西戎之域。袤延二千馀里。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三代属西羌。汉为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四郡之西塞外,蜀郡之北徼外,属先零、烧当等诸羌地。王莽时,置西海郡。历后汉、魏、晋,皆诸羌所居。东晋后,又为吐谷浑所据。隋平吐谷浑,置西海、河源等郡。隋末,吐谷浑复据之。唐龙朔三年,吐蕃灭吐谷浑,尽有其地。宋亦为吐蕃地。元为贵德州及吐蕃朵甘思等处,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为西番地。正德四年,始为蒙古部酋所据。清初,有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裔,号顾实汗,自西北侵有其地,遣使通贡。自分部众为左右二境。左境东自西宁边外栋科尔庙,西至嘉峪关边外洮赉河,南自西宁边外博罗充克克河北岸,北至凉州边外西喇塔拉。右境东自栋科尔庙,西至噶斯池,南自松潘边外漳腊岭,北至博罗充克克河南岸。康熙三十七年,悉众内附。雍正元年,台吉札什巴图尔子罗卜藏丹津诱众犯边,大军讨平之,越岁而定。三年一贡,分三班,九年一周。置互市于西宁日月山。开拓新边,增设安西镇于布隆吉尔,辟地千馀里。三年,编其部落为四,旗二十九,后又增置土司四十。设西宁办事大臣以统辖之。广千馀里,袤千馀里。面积二百四十万方里。人十五万口。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十五分至三十八度三十分。京师偏西十四度三十分至十七度。东:阿木尼末伦山。东南:阿木尼塞尔泰山。西南:阿木尼那凌通布山。西北:阿木尼巴延尊崔山、阿木尼洞舒山;阿木尼天沁察罕山,其峰甚峻,无雪而白,故名;阿木尼兀善通布山。西:阿木尼巴尔布安山,其峰高险,色黑,故名。西北二百馀里,有阿木尼厄枯山,东北近甘、凉二州之边,有阿木尼冈噶尔山,又名龙寿山。凉州边外有阿木尼巴延哈拉山,又名大荒山。又阿木尼扣肯古尔板山,在黄河东岸哈尔吉山东,山有二峰独高,积雪不消;其一为阿木尼麻禅母孙山,即大雪山也。番语称祖为“阿木尼”。西海十三山,番俗皆分祭之,而以大雪山为最。凡环绕青海之滨者,亦有十三山,土人皆名乌尔图,谓之“十三角”云。又南旷野中,有汉陀罗海山、西索克图山、西南索克图山,地多瘴气。西南:乌克陀罗海山,高峰壁立。黄河西岸、青海西南,有固尔班伊玛图山,三山相接,皆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