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4/5页)

》卷三。疑出《乱龙篇》。)

土龙之事,何得不能致雨?刘子骏、董仲舒说龙不尽,乱龙者,乱有终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乱龙篇》。)

讳举五月子,言不利父母。按田文不害田婴。

(见《意林》卷三。疑出《四讳篇》。)

堂尽南向,何不择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诘术篇》。)

雷震百里,制以万国,故雷声为诸侯之政教。

(见《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一。)

拘夷国北山有石驼溺,水溺下,以金、银、铜、铁、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令人身上■毛落尽,得仙。

(见《酉阳杂俎》卷十《异物》。)

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雷出则万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日,雷入则万物入。入则除害,出则兴利,人君之象也。

(见《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合璧事类》卷三。疑出《变动篇》。)桓子《新论》曰:“关东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

(见《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二十一。)

日月五星随天而西移,行迟天耳。譬若磑石之行蚁,蚁行迟,磑转疾。

内虽异行,外犹俱转。

(见《太平御览》卷二。《事类赋》卷一。疑出《说日篇》。)

桀无道,两日并照,在东者将起,在西者将灭。费昌问冯夷曰:“何者为殷?何者为夏?”冯夷曰:“西,夏也;东,殷也。”于是费昌徙族归殷。殷果克隆。

(见《太平御览》卷四、《事类赋·日部》、《博物志》卷七。疑出《是应篇》。《路史·后纪》十三注引作“对日并出,东者焰,西者沉。费昌问,冯夷答云:‘东者为商,西为夏。’乃徙族之商。)

周公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丘陵高下皆熟。

(见《太平御览》卷十一。疑出《是应篇》。《治期篇》文略同,《盐铁论·水旱篇》亦有此文。)

甘露味如饴,王者太平之应则降。

(见《太平御览》卷十二。疑出《是应篇》。)

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亲涉卫难,结缨而死。孔子闻而覆醢。每闻雷鸣,乃中心恻恒,亦复如之。故后人忌焉,以为常也。

(见《太平御览》卷十三,《事类赋》卷三。疑出《四讳篇》,《四讳篇》有“作酱恶闻雷”语。)

阳气动于下,而阴气应之也。

(见《太平御览》卷二十七引《风俗通》注。疑出《自然篇》。)

燧之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所不能与其数乎!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固相动也。

(见《太平御览》卷五十九。《淮南子·览冥训》亦有此文。)

其智如倾,其德如山。智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乃能自通。

(见《太平御览》卷四三二。疑出《效力篇》。)

宋臣有公孙吕者,长七尺,面长三尺,广三寸(一作尺),名震天下。

若此之状,盖远代而求,非一世之异也。使形殊于外,道合于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语云:“无忧而戚,忧必及之;无庆而欢,乐必还之。”此心有先动,而神有先知,则色有先见也。故扁鹊见桓公,知其将亡;申叔见巫臣,知其窃妻而逃也。荀子以为天不知人事邪?则周公有风雷之灾,宋景有三次之福。知人事乎?则楚昭有弗刲之应,邾文无延期之报。由是言之,则天道之与相占,可知而疑,不可无也。

(见《太平御览》卷七三一。疑出《变动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