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4/4页)

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即使是依靠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也有一个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美国为何也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也会陷入衰退。

第三,据此,我们得到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在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究竟是选择比较优势竞争模式好还是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好并没有一个唯一的解,关键是要看贸易条件的变化和自主创新所导致的收入分配效应。所以目前关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究竟是参与比较优势竞争好还是自主创新竞争好的争论是有偏颇的,它很可能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引向歧路。

中国的选择

在讨论中国的选择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因为正是在一些基本事实上的错误解读,使得目前的争论失去了科学性,并有可能蜕变成为一场不同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利益之争,而且还极有可能导致中国未来选择的错误。

许多主张中国应当立即选择自主创新竞争模式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人,经常会以拉美和东亚缺乏自主创新而导致增长危机为例,来证明中国选择自主创新竞争模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比较优势、自主创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5)

导致拉美经济增长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比较优势竞争模式,而恰恰是因为其过早地摒弃了比较优势竞争模式,错误地选择了旨在退出国际分工与贸易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并在国内储蓄不足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国际举债走向带有自给自足的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结果因为自主创新能力过低,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使得企业无法盈利,微观上的失利最终导致宏观上因政府所借入的大量外债无法如期归还而引发的债务危机。在多次这样的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国家中除了因为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继续推行比较优势竞争模式的墨西哥幸免于难之外,其他国家大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多数拉美国家中,做出如此错误选择的恰恰不是市场和企业,而是一个极端官僚主义的政府。

至于发生在1997年的东亚危机,国际社会早已把它定义为金融危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东亚国家过早地开放了金融市场,从而为国际游资的冲击提供了机会。假如一定要像克鲁格曼一样,把东亚的金融危机归结为创新不足,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这场危机也波及了在亚洲国家中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的韩国(从统计数据来看,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前的1996年,尽管印尼和泰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确实很低,前者为%,后者为%,但是韩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却达到了与德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为%,而且无论是韩国还是印尼,它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量都要远远超过拉美国家)。所以,从事实来看,东亚的危机实际上是由于不够审慎的金融开放所造成的。因为金融过早地走向自由化,结果由于货币和金融因素的干扰而使得贸易条件迅速恶化。其主要的机理就是资本过度流入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剩的货币供给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便开始大量进入衍生金融和房地产部门,从而导致工资成本的增加和土地等商务费用的上升,结果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尽失,投资的收益预期即刻逆转,于是大量资本开始外逃,本币迅速贬值,终于触发了导致金融崩溃和经济衰退的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