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3/4页)

打小闹的抗议朝廷打个喷嚏就能摆平。一些官位高一点的临死想反扑,但是还没准备好就被得到消息的朝廷给灭掉了。

年轻人就是敢打敢冲,但是年轻的政府并不是一味不计后果的。老皇帝认为这些国家的蛀虫虽然可恨,但是毕竟还有点用处。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定和团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做台过分也就听之任之。但是以西都六少为主的却不这么认为。为了政治的清明和整个国家政权的风气都必须把蛀虫赶尽杀绝。

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也许权利的更替会有一段时间的骚乱,但是对于将来却是有好处的。虽然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西都六少也不要求当官的两袖清风,为国为民。官场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也是可以接受的,贪点小钱补贴家用,只要不违背原则性问题也无伤大雅。但是欺压百姓,尸位素餐的人该杀就杀,绝不留情。

在年轻人的铁血政策下官场人人自危的同时也慢慢安定下来。官场是一个很奇妙的圈子,在政治污浊的情况下你若是不贪也不行。你不贪就不能同流合污,就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这时候就危险了,所以清官常常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许多当官的当初何尝不是壮怀激烈、壮志凌与烟云。当官的梦想就是施展抱负,就是很简单的想为百姓多做事情。但是在这种官场风气下不得不融入其中,后来慢慢变得污浊。

朝廷大刀阔斧溅起千层血,许多原本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三年间官场大换血,许多人一起床就发现许多同僚永远不能再出现在自己面前。朝廷这样的举动使得没有背景的穷书生真正看到了希望。许多真正有才华而不愿再官场同流合污的人才一个个出山为朝廷服务。其中还有许多当年的风流人物,李白还拉来昔日的同窗兼好友为朝廷服务。

历时三年的大换血并不是没有带价的,什么自焚谋逆造反层出不穷,这些也是历代皇帝所担心的。但是这次朝廷的脚步异常的坚定,那是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手的决心。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朝廷都没有停手的意思。

三年来康国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军事器材和药品。康国的改变让很多人惶恐,但更多的人热血沸腾。康国在以一种可见的脚步在强大、任何阻碍康国脚步的人都永远倒在朝廷的屠刀下。对于土匪山贼是这样,对于贪官污吏也是这样。

一所所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康国的大地上兴起。这如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得穷人家的孩子热泪满眶。学堂是三年制免费的义务教育,每一个到了学龄的孩子必须上学。三年后上学就必须要交学费了。原本还泪也想过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这不符合康国的国情。第一点是康国并没有这个国力承担巨大的教育基金。第二点是穷人家的孩子不是免费了就能上学,他们还要干活养家。年龄小时放在学堂里没什么,大一点就必须承担生活的重担。

三年义务教育不过是扫盲,但是朝廷都坚信,将来会有四年义务教育、五年、六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教育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是重中之重。下一代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教育才能看见明天。

整个计划望江楼赞助了三分之一的钱。而且以后每一年都会播出一笔巨款交给朝廷。好在作为康国和殇国的交易商,这三年赚了不少的钱。不然这比巨款也会让望江楼头疼很久。

有了学校自然需要大批的教师。李家是文坛的领军人物,但是底下的门生那都是在朝廷干活的。要是全拉去教书了谁维持朝廷的日常工作。在先生的问题上让高层头痛了很久。后来平胡王不惜她的狗爬字写了近一千封信,分别寄给了退了休的翰林学士、文坛名秀等。信上只有一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收到这封信的老头们除了躺在床上在死亡进行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